• 今天是:00:00:00 农历:
  • 中国政府网
  • 贵州省人民政府网
  • 个人中心
2022年全省卫生健康工作总结

2022年,全省卫生健康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迎难而上、顶压前行,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推动全省卫生健康事业取得新成绩。全省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6.02岁,孕产妇死亡率11.94/10万,控制在目标值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18‰、婴儿死亡率3.37‰,同比下降10.01%、31.05%;三级公立医院国考排名从全国25位提升到16位。

一、提升防控能力,疫情防控顺利平稳转段

有力有效处置突发疫情。快速果断处置30多起局部疫情。统筹全省医疗资源、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调集移动方舱,抽调采样、检测、院感、流调等人员支援贵阳、毕节;主动协调8省份驰援,及时启用贵阳、毕节、遵义等方舱医院救治患者,有力有效处置疫情发生以来规模最大的“8.31”疫情,用一个月左右时间实现社会面清零、患者“零死亡”。圆满完成援沪援渝重大任务。争分夺秒保健康防重症。坚持中西医结合,发布中药预防方、治疗协定方、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和中医适宜技术。稳妥有序推进60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强化基层医疗服务,发热门诊(诊室)从476个提升至2338个,增设村卫生室发热诊疗点1.8万个;加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服务保障,对432.21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完成“二对一”服务,发放“防疫健康包”133万份。强化重症救治,重症床位在一个月内迅速提升至8242张,新配负压救护车150辆,千方百计调配小分子等药物,落实“四集中”全力防重症降死亡。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

二、加强内涵建设,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布局取得重要突破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获批,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4家省外优质医院签署合作共建协议,通过线上评审并完成现场复核;2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已获中央资金支持,2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开工建设,实现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规划市(州)全覆盖。获批立项建设国家临床重点专科8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00个。60个县医院纳入国家“千县工程”,新立项建设省级医学重点学科21个、县医院临床专科40个。省外336家医疗卫生机构对我省366家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对口帮扶,广东10家、省内4家医院牵头“组团式”帮扶20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民医院,帮扶专家任受援医院院长15人、常务副院长5人。

三、坚持预防为主,医防融合稳步推进

省疾控中心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投入使用,填补了我省无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空白,并一次性获批开展6项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3个县(区)通过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评审。结核病发病率同比下降10.2%,精神病规范管理率达92.22%,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率和治疗成功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发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14个,企业标准备案884个。强化职业病监测监管,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县(区)覆盖率、职业健康检查常规监测县(区)覆盖率均达100%,未发生群体性职业病危害事件和较大以上急性职业性中毒事故。

四、抓实妇幼健康,妇女儿童健康保障不断夯实

新建二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5家,县级妇幼保健院全部达二级以上水平;累计创建国家级妇幼保健特色专科2家、国家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1个、省级妇幼保健重点特色专科28家、县级儿童早期发展中心20家;创新开展云上妇幼远程平台,推广应用产前超声人工智能质量控制技术;启动实施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高危人群出生缺陷防治项目,适龄妇女“两癌”检查103.08万例次,6—36月龄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惠及儿童71.5万人。出生证明电子证照实现一网通办,签发电子证照24.7万份。98家机构开展孤独症相关筛查、诊疗、康复工作。

五、关注老龄健康,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有力有效

高规格召开全省老龄工作会议,推动出台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制定推进医养结合机构发展措施30项,建立居家老年人医养服务工作机制。新增老龄工作行政编制10名、事业编制207名,8个市(州)、51个县(市、区)调整加强老龄工作机构。全省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达57%,三级中医院独立设置康复(医学)科达65%。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52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县14个,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1584个。扎实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

六、加强健康促进,居民健康素养稳步提升

推进健康细胞建设,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项目,评估省级健康县(区)19个;持续开展“健康知识进万家”全国试点,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市民健康新生活”建设。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8.53%,同比提升3.81个百分点。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健康指导员组织网络,培养健康指导员10.4万名。进一步完善“两库一机制”,县级及以上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人员配置率提升至0.64/10万。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6个、国家卫生县城45个、国家卫生乡镇479个。省级无烟机关建设实现全覆盖。

七、拓展培养渠道,卫生健康队伍建设不断强化

新增卫生系列高级职称3700余人,引进博士研究生52名;新增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3人。“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新增专家130人(院士2人)、累计达1531人(院士62人)。“银龄计划”引才747人。黔医人才计划“北京班”“浙江班”“上海瑞金班”“广东班”共培训292人,临床类转岗和助理全科培训新增1400余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新增2900余人(含专硕),结业理论首考通过率全国排名提高3个位次。成功举办首届全省住院医师临床技能大赛。

八、推广三明经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

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评价机制,分级分类细化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落地遵义,并获中央补助5亿元。在4个市(州)试点建立总药师制度,药品使用监测覆盖率高于国家要求12个百分点。大力推进地方卫生标准工作,发布地方卫生标准7个。综合监管制度进一步建立完善,加强部门协同,联合开展疫情防控、学校卫生、生活饮用水、公共场所等专项监督检查和医疗乱象、非法医美等专项整治;年度国家“双随机”监督抽查任务全面完成,监督完成率、完结率均为100%。大力推进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黔康码发码量突破2400万人,实现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应用全覆盖。

九、完善支持措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加强出生人口监测,分季度向省委、省政府报告人口形势。全省54家托育机构获得中央预算内项目补助5020万元;争取省级一般债资金5000万元用于托位建设,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3.04个,超额完成年度目标。确认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113.8万人、“高考加5分”政策对象2853人;独生子女死亡家庭夫妻特别扶助金提高到每人每月1060元、独生子女伤残家庭夫妻特别扶助金提高到每人每月460元。成立优生优育指导中心98家,在全国计生协系统率先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黔南州获批中国计生协优生优育指导中心建设项目。实施失独家庭住院护理补贴保险,实施女方年满49周岁的失独后再生育或收养子女家庭住院护理补贴保险;“幸福微笑”项目免费救治唇腭裂儿童202人。省人口健康基金新增募集资金(物资)1632.83万元,惠及8.71万人(户)。

十、突出特色优势,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推进

新增1家省级中医院、2家县级中医院、2家二甲中医院;建设中医特色专科37个、省级示范中医馆88个,建设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和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站)5个。在全国率先建立追试制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衔接,新增确有专长医师235人。成功举办首届中医药系统技能大赛。创新开展“中医药双百千万行动”,遴选建设中医优势专科100个、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基地100个,遴选中医药骨干人才1000名,开展“千名医师讲中医”活动,发放中医药家庭工具包1万个,培训1万个家庭掌握中医药适宜技术。2个市(州)和4个县创建省级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点。出台《贵州省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2023—2030年)》;发布苗族等少数民族药材目录91种,“定制药园”新增7.67万亩;确定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10个,开发中医药健康旅游线路11条。

十一、推进资源下沉,服务乡村能力稳步提升

推进“百千万”五级医务人员进基层强能力行动,指导诊疗患者14.25万人,走访209.71万人。以县域医疗次中心为抓手,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共建设医共体134个;国家试点县82.9%达紧密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招录大专以上医学毕业生“免试村医”745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签约服务实现重点监测人群应签尽签。习水县获批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

十二、聚焦急难愁盼,省政府民生实事圆满完成

建成县域医疗次中心50个、儿童重症监护病房40个。提高村医财政定额补助每人每月200元,省级补助资金达3708.48万元。完成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327.72万人。深入开展群众看病就医排长队专项整治,持续推进“六个深化”,实行“一院一策”优化措施,累计优化措施达1132条。

十三、坚守底线红线,发展环境更加安全稳定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召开全系统安全稳定警示教育大会,全力做好“八个严防”,坚决做到“六个到位”,防止各类重大安全事件发生。坚持党建引领,全系统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公立医院公益性得到充分保障。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扎实开展“打非治违”等5个专项行动,全系统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积极推动地方立法,提请省政府审议通过《贵州省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办法》并施行,依法预防和处置医疗纠纷工作进一步推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034 中文域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政务 黔ICP备14006722号-9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3127号 联系地址:贵阳市中华北路242号省政府大院7号楼

联系电话:0851-86870000 管理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Microsoft Edge、Firefox、360极速版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如果您使用的是双核浏览器,请切换至极速模式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