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00:00:00 农历:
  • 中国政府网
  • 贵州省人民政府网
  • 个人中心
2021年全省卫生健康工作总结

2021年,我们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事业发展全过程,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医防协同、更加注重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更加注重中西医并重和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产业发展和服务创新,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闯新路、开新局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全力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

一是慎终如始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持久战。压紧压实“四方责任”,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措施,强化人、物、环境同防。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始终保持指挥体系高效运转。总结遵义疫情处置经验,制定《贵州省应对新冠病毒德尔塔毒株肺炎疫情整体防控工作指引》“1+6”文件,为快速有效处置铜仁、安顺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常态化开展大规模督导检查和院感专项督查。坚持落实“四早”措施,开展核酸检测3088万例,累计监测管理密切接触者4815人、次密接人员1.02万人。二是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能力提升阵地战。建立公安、工信、公卫协同配合的流调队伍,规范储备集中观察场所772个。省级救治专家组增加至433人,优化设置3家省级定点救治医院,遴选1344名医生、4460名护士作为省级定点救治医院储备人员。持续强化基层哨点建设和防疫物资配置。建成核酸检测、新冠疫苗接种等信息系统。三是从严从快打好突发疫情阻击战。面对遵义、铜仁、安顺突发疫情,第一时间激活提级指挥、扁平化管理的应急指挥体系,分别组织3974人、810人、1186人,支援遵义、铜仁、安顺开展流调溯源和区域核酸检测,遵义市4天内完成3轮区域核酸检测512万人次,铜仁市、安顺市1天内分别完成51.67万人、56.17万人核酸检测,疫情得到迅速有效处置。四是压茬推进打好疫苗接种攻坚战。提前38天完成国家下达全程接种任务,持续推进加强免疫及3—11岁人群疫苗接种,全省累计接种3342.84万人、7390.64万剂,全人群接种率超过87%。

二、全力做好巩固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持续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家庭医生签约实现监测人群全覆盖,规范服务高血压患者48.19万人、糖尿病患者8.83万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7.04万人、肺结核患者5359人;救治罹患30种大病农村脱贫人口13.66万人。开展全省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回头看”大排查、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医疗机构基线调查,启动76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市民健康新生活”建设。深化拓展卫生健康协作支援。与广东省签署《2021—2025年粤黔医疗卫生协作框架协议》,广东省97家医疗卫生机构与我省18家市级医疗卫生机构、66个示范性医院建立结对关系。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持续开展,23家省内三级医院派出330人驻点帮扶66家脱贫县医院。

三、全力做优做强做深做实医疗资源

一是打造省内医疗资源“制高点”。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制定出台4个方面30项政策保障清单,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共建方案顺利通过国家评审;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签署框架合作协议。争取到国家支持我省建设5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二是夯实群众就医“基本盘”。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总数增加到20家。新增三级县级综合医院7家,21家县级综合医院达到国家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34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78家达到推荐标准。专项整治看病排长队取得阶段性成效。三是畅通医疗资源下沉“主动脉”。建设城市医疗集团18个;81个县启动建设医共体144个,覆盖乡镇卫生院108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00个。36家三级医院与9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联接关系。我省成为“老专家服务基层健康行动”国家先期试点省。

四、全力提升公共卫生防控能力

一是疾病预防控制持续强化。全省法定甲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401.95/10万,同比降低2.13%;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同比增加16.5个百分点;肺结核发病率同比下降11.54%;通过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1个、新创建省级示范区7个。首次开展全省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填补我省口腔健康数据空白。水质监测点覆盖所有县城和乡镇。持续消除碘缺乏、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和克山病危害,保持基本消除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危害。二是食品安全与国民营养深入推进。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任务,在全国率先完成第一批100名营养指导员试点培训任务,创建3所国家级营养与健康学校,贵州省学生营养计划监测结果报告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三是职业病防治进一步加强。实施尘毒危害专项治理企业628家,职业病危害监测企业1800家,尘肺病主动监测3527例,报告职业健康检查个案22.94万例。查处违法违规案件665起。四是紧急医学救援体系逐步完善。建成省级紧急医学救援指挥调度中心和50个智慧卫生急救站,贵州省紧急医学救援队、贵州省心理危机干预中心、贵州省化学中毒和核辐射救治中心、贵州省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投入使用。有效处置18起突发事件。五是爱国卫生运动取得新成效。凯里市、赤水市入列全国2020年度健康城市建设进步最快城市,六盘水市成为贵州省2020年度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铜仁市纳入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国家建设试点。建设健康促进医院247家。1个县城、41个乡镇达到国家卫生县城(乡镇)标准。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4.72%。

五、全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完善省级试点动态调整机制,新增18家、调整1家试点单位;试点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分别提高到33.21%、40.16%。首次将13家省级公立医院纳入省级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推动增比进位。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连续五年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遵义市被确定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第二批国家级示范城市。二是基本药物制度加快完善。在全国率先将短缺药品监测哨点前移,选取10家大型药品配送企业,纳入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短缺药品信息直报系统;创新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度肯定。药品使用监测排名全国前五。强化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监管,按季度核查拨付使用情况。三是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加快健全。综合监管工作成效经验获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刊推介,省领导给予充分肯定。综合监管纳入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督查、省考核办专项考核,部门协同监管、信息通报、考核评估等制度不断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年度任务提前一个月完成,查办卫生违法案件数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四是信息便民加快推进。早于国家2个月印发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实施方案,确定互认医学检验、影像检查项目50余项,全省互认8.36万例次。推广应用“黔康码”,289家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完成改造并上线应用,发码723万人、持码就诊373万人次。

六、全力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一是生育政策不断优化。在全国首批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推动省委、省政府出台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有序实施三孩生育政策。投入利益导向资金4.9亿元,奖励扶助115.22万人次;特别扶助金由一年两次发放调整为一次性发放,惠及1.21万人。二是老龄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创建医养结合示范县9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27个、老年友善医疗机构800个,累计建成医养结合机构136家。开展失能老年人评估、健康服务指导和老年人健康体检,失能老年人评估信息录入率全国第一。三是妇幼健康服务不断提质。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惠及75万儿童,产前筛查率从65%提高到70.53%,妇女宫颈癌检查57.4万例、乳腺癌检查26.58万例。全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至9.72/10万、3.6‰、5.39‰,同比下降38.87%、23.73%、20.15%。四是婴幼儿照护服务不断加强。积极推进普惠性托育服务,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新增2.23万个,每千人托位数从0.74个提高到1.28个。建成母婴设施1417个。

七、全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一是中医药体系不断健全。《贵州省中医药条例》颁布实施。全省设立中医药服务中心等事业单位18个。新增三级中医医院5家,新建市中医医院1家、县级中医医院5家。创建省级示范中医馆30个、省级优质中医馆227个。二是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加强。在全国率先开设省级“民医馆”。建设国医大师工作站1个、全国名中医工作站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立项44项,同比增长25%。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挖掘整理人才培养基地,挖掘整理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项目77项。三是中药材资源优势充分发掘。完成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发现药用植物7317种。建设“定制药园”示范单位72家、33万亩。发布贵州省道地药材目录(第一批)95种、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100个。中药材质量追溯平台、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入驻企业分别达1017家和855家。

八、全力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

一是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申报国家地中海贫血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完成8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贵州省分中心备案。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新立项21个,通过评估验收1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立项120个。二是高层次人才队伍逐步壮大。建立高层次人才医疗服务保障绿色通道。“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新入团院士5人、专家129人,入团院士达60人、专家达1341人。“黔医人才计划”拓面提质,“上海瑞金班”等培训学员137名,创新推进“攀登”计划加强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培养,“育林”计划选派140名优秀青年骨干到省外进修,“脊梁计划”培养管理骨干20名。“银龄计划”落地731名。三是基层人才培训提效提质。我省被列为国家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培训试点省。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通过率同比分别提高3.65%、3.99%、5.15%和0.37%。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新招录学员2614名,年度首次结业考核通过率(临床)同比提升5.86个百分点;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招录学员624名,全科医生转岗培训1046名,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232名。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获省委领导批示肯定,人才培养工作在省委人才工作会上作交流发言。

九、全力推进计生协改革转型

成功召开省计生协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圆满完成省计生协换届任务。9个市(州)、67个县(市、区)印发计生协改革方案或实施办法。安顺市计生协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在全国会议上交流推广。“幸福微笑”免费手术救治项目救助唇腭裂儿童203名。人口健康基金新增募集资金(物资)总额5934.36万元,受助人群11.71万人(户)。实施失独家庭住院护理补贴保险项目,“生育关怀送温暖”活动惠及3万余户。

十、全力发展大健康产业

统筹推进“医、养、健管、游、食”全面协调发展,大健康产业增加值、招商引资到位资金、重点项目投资、企业数、从业人员数全部超额完成,在年度考评中招商引资排名第二、服务业创新发展和旅游产业化分别排名第7。培育大健康龙头企业5家,建成健康养老小镇、养老产业集聚区47个,入选国家“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14个。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43.86万亩、产量达272.33万吨,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铁皮石斛、灵芝、天麻食药两用试点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同意,发布第一批试点企业15家。

与此同时,我们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其他工作取得新的成效。我委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等4部委评为“节约型机关”;获中央资金总量排全国第四;安全生产三年行动计划扎实开展,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规划编制、平安医院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放管服”改革、干部保健、离退休干部服务等各项工作顺利推进,获得各方好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034 中文域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政务 黔ICP备14006722号-9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3127号 联系地址:贵阳市中华北路242号省政府大院7号楼

联系电话:0851-86870000 管理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Microsoft Edge、Firefox、360极速版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如果您使用的是双核浏览器,请切换至极速模式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