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00:00:00 农历:
  • 中国政府网
  • 贵州省人民政府网
  •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基础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
  • 索 引 号:
  • 000014349/2025-1046168
  • 信息分类:
  • 发布机构:
  • 生成日期:
  • 2025-08-03
  • 文  号:
  • 是否有效:
  • 名  称:
  • 省卫生健康委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4339号提案的答复
省卫生健康委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4339号提案的答复

王嘉俊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助力中医药产品发展及行业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可药用型农产品通过香港及大湾区的平台走向海外”的建议

(一)打造贵州中药材重点品牌

我省依托贵州生态优势与道地药材品质,已初步构建“贵系列”区域公共品牌体系。近年来,持续围绕天麻百亿级产业培育“贵天麻”省级公用品牌,推进“贵药”品牌创建。一是成功注册“贵天麻”省级公共品牌商标。二是指导并支持相关企业利用大型露天广告牌刊登“大方天麻”产品宣传广告。三是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省内外消博会、文博会等大型展示展销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贵药”宣传推介活动、澳门守创平台。四是强化宣传报道。以56个中药材地理标志产品为抓手,与新华社、中国食品报、贵州日报等媒体合作,开展宣传报道,不断提升“贵药”影响力。五是为强化品牌影响力,我省同步推进“贵药膳”“贵药饮”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将“贵药膳”“贵药饮”纳入“贵系列”区域公用品牌一体建设,连续举办“贵药膳”大赛,打造“贵药膳(饮)”餐厅8个。六是推动“贵药”大品种遴选,目前正按照专家论证和部门讨论意见进一步完善。七是积极推动中药材出口质量提升。贵阳海关指导企业建立良好农业规范(GAP)、良好生产规范(GMP),建立健全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疫情防控和产品追溯管理体系,鼓励企业依据关键控制点和出口国家(地区)关注重点和检验标准,扎实有效开展自检自控,提升中药材质量。

下一步,将持续打造“贵药”公共品牌。推进“贵药”品牌创建工作,构建品牌宣传体系,打造“贵州出良药”产区形象。一是在已发布贵州道地中药材、民族药材的基础上,进一步遴选重点药材,发布“十大贵药”。二是持续挖掘、收集、整理“贵药”文化,丰富“贵药”品牌内涵,推动农文旅结合,支持特色“贵药”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开展贵药特色本质、特色成因等研究,丰富贵药文化,讲好贵州贵药特色故事。三是加大“贵药”宣传力度,将“贵药”打造成为社会广泛知晓认可的区域性公共品牌,不断提升“贵药”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加快推动制定以天麻为代表的一批黔产道地药材种植、生产技术标准,鼓励行业协会、企业制定中药材种植养殖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贵药”国际认可度。全省各地推动培育更多质量上乘、口碑良好、产量稳定、优质优价的好药材。五是依托贵州省中医药产业研究院,推进全省中药质量标准提升,以“贵药”大品种为重点,开展标准研究、立项与合作交流,建立贵州省中医药标准化智库,强化标准实施与推广。

(二)拓展香港及海外市场

我省多部门协同发力,积极融入大湾区及国际市场。一是支持中药材出口企业开拓市场。积极支持地方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等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博览会、贸洽会、推荐会、工商联洽谈会、澳门洽谈会、外办洽谈会等活动,加大对外推荐注册工作,做到应推尽推。对于企业申请的出境参展样品、礼品、赠品、展示品等,免去种植基地注册要求。二是以北京、粤港澳等地为重点,深入目标企业走访、宣传和洽谈。邀请珍宝岛集团、香港培力集团等企业来黔考察,推进珍宝岛集团投资建设西南中药材交易中心、中药材加工基地等,引导香港培力集团在大方县建设天麻“定制药园”。助推益佰药业有限公司正式入驻广州交易集团有限公司(广州药品集团)采购平台,成为我省首家入驻该平台的生产企业,实现了“零”的突破。参加安徽亳州药博会,并在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举办贵州中药材产销合作交流会,展馆面积、展品数量、吸引人数、交易金额、媒体报道均创历史新高,现场签约463单,交易额1.2亿元。组织参加广州农交会等,推动贵州中药材走出去。

下一步,我们将用好广东与贵州结对帮扶关系,推动粤黔协作共建省级中药材产业园,主动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强化与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的合作,开展中药材资源开发与利用、精深加工产品研发,拓展香港、澳门、东南亚市场。支持“药食同源”生产企业开展“圳品”认证,推动相关产品进入深圳高端消费市场,加盟集采集销联盟,提高“贵药”产品市场占有率。同时,加快构建互联网环境下中药材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充分运用“一码贵州”等线上平台构建数字化流通体系,推进中药材交易。

(三)提供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

为进一步支持贵州农食产品扩大出口,贵阳海关立足贵州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基础,印发了《贵阳海关支持农食产品出口三年专项行动(2025—2027年)实施方案》,积极培育中药材等具有较大出口潜力的产业取得突破。一是强化企业培训和指导。加强对中药材出口企业的联系指导,详细了解企业需求,开展业务培训,宣讲海关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及出境中药材检疫监管相关要求,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外贸水平。提前介入,开展出境中药材生产企业注册登记前设施及制度建设指导,避免前期不合规投入、减少不合格整改损失。精简申报材料,全程网上办理注册登记事项,压缩办理时限。二是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服务出口中药材等农食产品享受《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自由贸易协定关税优惠政策,在职责范围内协调解决影响企业享惠的具体问题,落实落细RCEP等政策红利。对于企业申请的出境参展样品、礼品、赠品、展示品等,免去种植基地注册要求。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用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精准搭建政金企融资对接平台,及时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融资问题,发挥农业保险分险、惠农和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作用,做好金融服务要素保障。同时,联合相关部门,协调对出口企业给予研发补贴与参展补助;联合税务部门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关税优惠;并对与香港特区开展中医药合作的贵州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包括税收优惠、土地使用优惠、审批便利化等方面,为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四)建立和完善中药材种质资源库

我省高度重视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与科技应用。一是在贵州大学、省农科院、国药同济堂分别建设黄精、天麻、淫羊藿种质资源圃,在毕节建设天麻原生境保护区3个,加强本地特有种质资源保护。二是支持贵州中医药大学、关岭县,与张伯礼院士团队共建“贵州关岭喀斯特中药民族药野生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中心”,获中央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450万元支持建设关岭县中药民族药种质资源保育基地。三是建设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15个,新增种子种苗基地70家(共468家)、认定新品种4个。四是实施农业农村部“‘黔六味’中药材产业集群”,累计完成25个项目,5.04亿元。五是安排贵州省中药材产业集群项目中央财政资金350万元和省级财政种业发展项目资金100万元支持贵州中医药大学建设“贵州道地药材种质资源库及种质资源评价平台”,开展100种贵州特色道地药材种质资源的精准评价,已收集保存优异药材种质资源1200余种、7000余份,为中药材民族药材后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下一步,将于2025年完成种质资源库验收,新增保存珍稀药材种质200份,建立数字化资源管理平台。推广“定制药园”模式(累计155家、51万亩),制定《贵州省中药材质量追溯管理办法》,实现出口药材100%可追溯。

二、关于“保税区研究增设跨境医药售卖产品清单”的建议

(一)增设医药保健类产品类别

一方面,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是由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和国家濒危办等部委共同发布,该清单的发布由各部委结合国家层面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动态调整。另一方面,目前国务院尚未同意在我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药品医疗器械试点。当前无法自主增设跨境医药清单。通过我省进口口岸向我国境内出口的药品医疗器械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产品备案或者注册,正式完成进口清关后,方可合法销售和使用。例如,药品方面,《药品进口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进口药品必须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发的《进口药品注册证》(或者《医药产品注册证》),或者《进口药品批件》后,方可办理进口备案和口岸检验手续”。《药品经营和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第三条:从事药品批发或者零售活动的,应当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依法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医疗器械方面,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五十七条第一款“进口的医疗器械应当是依照本条例第二章的规定已注册或者已备案的医疗器械”、第五十八条第一款“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法对进口的医疗器械实施检验;检验不合格的,不得进口”的有关要求,向我国境内出口的医疗器械应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或者注册,且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的,方可合法销售和使用。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支持并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医药保健品纳入清单事宜,按照实际诉求积极向海关总署反映。

(二)引入跨境医药产品

依托保税区政策优势,我省正积极探索跨境医药产品合作。我们将根据企业实际诉求向上对接,支持开展跨境医药产品引入业务。若获得国家政策支持,将积极配合保税区内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企业、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及其境内代理人等,完善销售药品医疗器械相关资质。

下一步,将依托与香港贸发局常态化合作机制、黔澳战略协议及粤黔协作机制基础,引导粤港澳等企业来黔投资,促进贵州百灵、益佰制药、贵州中科分子等企业与澳门企业洽谈合作,推动贵州中医药产业“出山出海”。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将贵州纳入跨境医药电商试点,推动保税区成为中医药国际化窗口,助力“贵药”借道香港走向全球。

(三)完善配套服务和监管体系

为助力我省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落实海关总署优化营商环境16条和进一步支持贵州特色优势产业扩大出口12条具体措施,组建专家组赴企业调研,实地了解企业需求,逐一回应和解答企业反映的问题、困难,向企业宣传出境中药材检疫监管的法规标准要求,对照《进出境中药材检疫监督管理办法》,指导企业从加工、储存、运输和批次管理等方面做好生产加工全过程防疫管理和产品追溯管理,完善自检自控体系,全力护航贵州中药材开拓海外市场。目前,中药质量追溯系统应用能力提升项目(二期)完成验收,入驻企业968家,可追溯163.09万亩,药材177种。

下一步,将加快贵州省中医药产业研究院建设,推动“贵天麻”等大品种研发,为跨境政策突破提供科技支撑。

综上所述,我省将以《贵州省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2023—2030年)》为指引,持续强化品牌培育、市场拓展与政策创新。恳请您继续关注我省中医药产业发展,提出更多宝贵建议,共同推动贵州中医药国际化迈上新台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034 中文域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政务 黔ICP备14006722号-9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3127号 联系地址:贵阳市中华北路242号省政府大院7号楼

联系电话:0851-86870000 管理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Microsoft Edge、Firefox、360极速版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如果您使用的是双核浏览器,请切换至极速模式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