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浪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德江天麻产业发展壮大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支持德江创建天麻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的建议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与规划指导。将德江天麻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建设明确纳入《贵州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省级规划的重点项目库,给予其省级层面的战略定位和政策保障。指导并支持德江县编制高水平的《德江天麻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建设专项规划》。组织专家团队参与规划论证,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明确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突出“融合”特色。
二是加大政策与资金倾斜支持。优先推荐德江示范园申报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程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省级中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省级农业现代化发展基金、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等。在省级中医药相关专项资金分配上,向德江示范园内符合条件的项目(如良种繁育基地、GMP车间建设、新产品研发、溯源体系建设、文旅设施)给予倾斜,积极与自然资源部门沟通,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保障示范园建设用地需求,特别是加工、仓储、文旅等设施用地。
三是加强统筹协调与部门联动。由省中医药局牵头,联合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一产基地、农业产业化)、省工信厅(负责二产加工、园区)、省发改委(负责规划、项目)、省文旅厅(负责文旅融合)、省科技厅(负责科技支撑)、省市场监管局(负责标准、质量、药食同源监管)、省林业局(负责林下种植)、省乡村振兴局(负责联农带农)等部门,建立支持德江天麻示范园建设的联席会议制度或工作专班,定期会商,解决跨部门问题,形成政策合力。
二、关于“给予德江县在天麻制剂方面的支持”的建议
一是强化道地资源保护与标准化生产。支持德江县建立天麻种质资源圃,联合省农科院、贵州中医药大学开展天麻道地性基因鉴定,申报“德江天麻”地理标志保护。
二是突破制剂技术瓶颈。联合省药物研究所、高校、龙头企业,成立“德江天麻制剂研发中心”,定向攻关,如天麻素提纯工艺优化(降低生产成本),新型剂型开发(如缓释胶囊、透皮贴剂、口服液),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明确作用机制,支撑临床应用)。
三、关于“支持德江县建立天麻检验检测中心”的建议
(一)科研力量建设与资源保护方面
省农科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已组建食药用菌研究团队(含天麻研究),现有4名专职科研人员,在资源保护、育种、栽培技术等方面持续开展工作。已初步建成贵州省天麻“两菌一种”(萌发菌、蜜环菌、天麻种)资源库,搜集了包括德江龙麻在内的多个地方特色资源。针对您提出的“建立贵州省天麻检验检测中心”的建议,省农科院表示将在条件允许下进一步加强天麻科研资源配置,并计划在德江县设立研究基地。我们将积极支持省农科院优化天麻科研力量布局,推动其在德江基地建设中融入更多科研功能,并探索与贵州天麻研究院(由贵州中医药大学牵头组建)的协同机制,共同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技术支撑体系。同时,持续支持德江龙麻的DUS测试和新品种权保护工作,强化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二)核心技术攻关与示范推广方面
一是蜜环菌技术取得突破。省农科院成功提纯复壮德江本土优良蜜环菌GZA46号,创新集成“液-固结合高效制棒配套生产工艺”,显著缩短生产周期、提升质量稳定性与扩繁效率,该技术已在德江及其他国内天麻主产区推广应用,有效提升了德江天麻产业影响力。
二是栽培模式取得创新。针对GZA46蜜环菌,研发的“天麻熟生混合料栽培技术”入选2024年省农业主推技术。该技术减少对传统菌材菌床的依赖,缓解生态压力,并通过设施化调控稳定生长条件、保障产量、提升效益。我们将协同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加大该技术在德江等重点产区的示范推广力度。
三是全产业链技术取得攻关。省农业农村厅安排资金100万元,支持贵州中医药大学牵头组建贵州天麻研究院,开展天麻全产业链技术攻关,为产业提供系统性科技支撑。
四、关于“支持‘四化基金’投入及绿色工厂认定”的建议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从政策、资金、市场等多方面支持天麻加工产业发展,目前德江县有4家天麻企业获得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认证,建议省级层面加大德江天麻农业产业现代化基金投入。
一是强化政策资金引导。出台《贵州省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实施方案》《关于推动全省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明确支持天麻等食药物质产业发展,鼓励打造“中医药+食药物质”等特色产业集聚区。安排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九龙天麻、同威生物、广济堂药业等企业开展天麻初加工、全产业链建设、生产技术开发、质量标准提升、衍生产品(饮料、功能食品等)开发及技术改造项目。针对您提到的支持深加工建议,下一步将继续支持企业加快天麻系列产品开发力度(如天麻酒、天麻酵素饮、功能食品等),推动产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鼓励符合条件的天麻加工企业积极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绿色工厂,打造企业梯次培育体系。
二是提升加工能力。在省农业农村厅“黔六味”产业集群项目支持下,德江县已升级天麻酒包装生产线(购买全自动包装设备2台,纯化水制水系统1台),提高粗加工生产能力。省农业农村厅下一步将引导德江县申报农业现代化产业基金,进一步提升天麻酒、天麻酵素饮等产品产能。
三是加强市场开拓与品牌宣传。省农业农村厅先后举办“年夜饭也养生·天麻品鉴”“庆丰收·炫天麻”等宣传推介活动9场,央广网、新华社等媒体多次报道,推动鲜天麻、天麻菜品、天麻酒等产品走向市场。下一步将继续组织德江天麻产品参加全国农交会、全国(亳州)药交会等大型展会。省工信厅连续多年组织省内重点企业参加全国药品交易会、中国中医药健康(澳门)品牌展销会、世界大健康博览会等境内外展会,联动粤港澳资源,搭建天麻等中药材大健康领域合作平台。省农业农村厅将指导大方县实体化运营中国•贵州天麻交易中心,开展分级销售,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提升“贵天麻”整体品牌价值。省中医药局将整合资源,在“黔药”品牌体系下,重点打造“德江天麻”地域品牌。
五、关于“建立贵州省天麻科学研究所”的建议
省中医药局作为中医药产业主管部门,将切实履行牵头职责把贵州天麻作为百亿级产业来打造,建议省级层面建立天麻科学研究所,在德江县设立基地,派人实地指导,制定天麻“两菌”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推动贵州天麻提质增效。
一是统筹规划引领。深入贯彻落实《贵州省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2023—2030年)》,将德江天麻作为“贵天麻”大品种打造的核心组成部分,在规划布局、政策制定、资源配置上予以倾斜。
二是建立协同机制。加强与省农科院、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市场监管局(标准、品牌)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常态化的会商与信息共享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德江天麻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科技、种植、加工、市场、标准、准入等关键问题。
三是争取多方支持。积极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监局等部委汇报对接,争取在德江天麻的道地药材认证、新食品原料或食药物质目录管理、重大科研项目立项、产业扶持政策等方面获得更多支持。
四是推动融合发展。引导德江天麻产业与健康养生、文化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开发天麻健康旅游路线、养生体验产品等,拓展产业价值空间。
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做好促进德江天麻产业发展壮大工作。
一是科技赋能。支持省农科院德江基地建设,强化其科研服
务功能;推动贵州天麻研究院聚焦德江产业需求开展攻关;持续推广GZA46蜜环菌高效制棒及熟生混合料栽培等核心技术。
二是推动种源与基地提升。确保“黔六味”道地药材产业集群项目(德江天麻部分)高效完成,巩固1000亩优质原种生产能力;持续建设林下仿野生示范基地,扩大标准化种植覆盖面。
三是在加工与品牌上做突破。重点支持天麻酒、天麻酵素饮、天麻功能食品等深加工项目扩能提质;引导企业对标“专精特新”提升水平;策划高规格品牌推介活动,用好中国·贵州天麻交易中心平台。
四是做好政策与服务保障。梳理整合现有支持政策精准滴灌德江天麻企业;协调解决企业在融资、用地、人才、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加强产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