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00:00:00 农历:
  • 中国政府网
  • 贵州省人民政府网
  •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基础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
  • 索 引 号:
  • 000014349/2025-1046166
  • 信息分类:
  • 发布机构:
  • 生成日期:
  • 2025-08-03
  • 文  号:
  • 是否有效:
  • 名  称:
  • 省卫生健康委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4017号提案的答复
省卫生健康委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4017号提案的答复

陈宇龄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贵州与香港特区协同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及国际化的政策建议的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立合作平台与机制”的建议

我省高度重视与香港在中医药领域的合作,推动我省科研机构与香港相关高校围绕中医药科技创新开展合作。已推动建立实体化合作平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新医学创新发展研究院西南分院落户贵州科学城,并支持遵义医科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分别与香港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另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贵州科学城服务中心和贵州省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于2024年12月签署三方共建合作平台的合作协议。

下一步,将依托该研究院整合香港科研资源与贵州中药材优势,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机制,推动贵州中医药国际化。关于设立专项合作基金,虽暂未纳入省级科技计划管理体系,但省科技厅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开放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引导省内机构与香港合作方联合攻关民族药重大课题;二是鼓励企业主导合作,建立“企业出题、联合攻关、成果共享”的市场化模式;三是探索设立境外科技合作专项,纳入正在起草的开放创新政策框架。同时,我省将持续深化与香港特区政府、企业、科研及医疗机构的定期交流机制,全面促进研发、生产与市场对接合作。

二、关于“支持中医药产品国际化”的建议

我省已将中医药国际化纳入《贵州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并通过以下措施推进落实。一是深化与香港贸易发展局常态化合作,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组织企业参加“香港美食商贸博览会”等国际性展会,重点推介天麻、灵芝、石斛、黄精等药材及药食同源产品,利用港澳平台对接葡语、英语国家市场;借力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签订战略协议,在贸易投资促进、展会、产业发展、搭建贵州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桥梁等方面加强合作,进一步促进黔产中药材通过澳门走向世界。二是推动产业生态升级。组建农产品流通专班强化产销对接,培育省级电商基地推动黔药线上出海;打造“贵药膳”品牌体系,推动中医药与文旅、康养深度融合,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贵州中医药高质量走向全球。三是强化税收支持。按照现行税法规定,符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39号)要求的中医药产品出口,适用出口退(免)税政策。采取简化出口退(免)税办理流程等措施为出口企业提供便利,持续加快办理进度,确保出口退(免)税业务平均6日内办结,切实降低企业跨境成本。四是持续开展政金企专项对接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服务力度,重点针对中医药企业等知识产权较为集中的行业,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拓宽融资渠道,盘活存量无形资产,推动无还本续贷政策走宽走深走实,减轻中医药企业资金周转成本,推动“贵药”走出大山、走遍全国、走向世界。支持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上市医药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和再融资等形式拓宽融资渠道。优先将中医药相关企业纳入我省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大力实施企业上市培育行动,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香港美食商贸博览会暨香港国际茶展、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等有影响力的国际性展会为契机,组织生产加工贵州著名药材三宝天麻、灵芝、杜仲,药物质产品铁皮石斛、花椒、鱼腥草等龙头企业参展,并在展会现场发放大健康中药产品的相关宣传资料,加大药食同源、中医药大健康产品的推广力度。同时,贵州省税务系统将持续优化出口退税服务,加强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辅导,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税收政策,充分释放税费政策红利,助推我省中医药产业实现现代化及国际化。

三、关于“加强中医药品牌国际传播”的建议

我省依托贵州生态优势与道地药材品质,已初步构建“贵系 列”区域公共品牌体系。近年来,持续围绕天麻百亿级产业培育 “贵天麻”省级公用品牌,推进“贵药”品牌创建。一是成功注册 “贵天麻”省级公共品牌商标。二是指导并支持相关企业利用大 型露天广告牌刊登“大方天麻”产品宣传广告。三是积极组织企 业参加省内外消博会、文博会等大型展示展销会,在全国范围内 开展“贵药”宣传推介活动、澳门守创平台。四是强化宣传报道。以56个中药材地理标志产品为抓手,与新华社、中国食品报、贵 州日报等媒体合作,开展宣传报道,不断提升“贵药”影响力。五 是为强化品牌影响力,我省同步推进“贵药膳”“贵药饮”产业发 展,积极推进将“贵药膳”“贵药饮”纳入“贵系列”区域公用品牌一 体建设,省有关部门连续举办“贵药膳”大赛,打造“贵药膳(饮)”餐厅8个。

下一步,持续打造“贵药”公共品牌。持续推进“贵药”品牌创建工作,构建品牌宣传体系,打造“贵州出良药”产区形象。一是在已发布贵州道地中药材、民族药材的基础上,进一步遴选重点药材,发布“十大贵药”。二是持续挖掘、收集、整理“贵药”文化,丰富“贵药”品牌内涵,推动农文旅结合,支持特色“贵药”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开展贵药特色本质、特色成因等研究,丰富贵药文化,讲好贵州贵药特色故事。三是加大“贵药”宣传力度,将“贵药”打造成为社会广泛知晓认可的区域性公共品牌,不断提升“贵药”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加快推动制定以天麻为代表的一批黔产道地药材种植、生产技术标准,鼓励行业协会、企业制定中药材种植养殖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贵药”国际认可度。全省各地推动培育更多质量上乘、口碑良好、产量稳定、优质优价的好药材。五是依托贵州省中医药产业研究院,推进全省中药质量标准提升,以“贵药”大品种为重点,开展标准研究、立项与合作交流,建立贵州省中医药标准化智库,强化标准实施与推广。六是我省将依托黔港澳深度合作基础,系统性推进中医药品牌国际传播,将在形象片、《多彩贵州概览》等外宣书籍中,加入更多贵州中医药品牌和苗药康养旅游资源的视频画面和宣传图片。发出贵州中医药声音,贡献贵州中医药实践。

四、关于“推动中医药服务国际化”的建议

我省多部门协同发力,积极融入大湾区及国际市场。一是积极支持地方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等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博览会、贸洽会、推荐会、工商联洽谈会、澳门洽谈会、外办洽谈会等活动,加大对外推荐注册工作,做到应推尽推。对于企业申请的出境参展样品、礼品、赠品、展示品等,免于种植基地注册要求。二是以北京、粤港澳等地为重点,深入目标企业走访、宣传和洽谈。邀请珍宝岛集团、香港培力集团等企业来黔考察,推进珍宝岛集团投资建设西南中药材交易中心、中药材加工基地等,引导香港培力集团在大方县建设天麻“定制药园”。助推益佰药业有限公司正式入驻广州交易集团有限公司(广州药品集团)采购平台,成为我省首家入驻该平台的生产企业,实现了“零”的突破。参加安徽亳州药博会,并在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举办贵州中药材产销合作交流会,展馆面积、展品数量、吸引人数、交易金额、媒体报道均创历史新高,现场签约463单,交易额1.2亿元。组织参加广州农交会等,推动贵州中药材走出去。

下一步,我省将充分发挥中药材资源及苗药文化优势,依托与香港贸发局常态化合作机制及黔澳战略协议基础,推动中医药机构在香港设立合资诊所,为港澳及海外患者提供苗医药特色诊疗服务;同步深化与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等国际级平台合作。同时,整合“贵药膳”品牌资源与康养旅游布局,在香港诊所植入药膳体验服务,形成“诊疗—康复—养生”跨境服务闭环,切实提升贵州中医药国际服务能力与影响力。加强中医药文化交流。充分发挥中国—东盟中医药行业合作委员会作用,开展多元形式的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推介以民族医药文化为核心的贵州中医药文化产品,扩大贵州中医药文化的国际知名度。提升我省中医药康养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五、关于“发展中医药及苗药康养旅游”的建议

我省对中医药康旅融合发展高度重视,将康旅融合发展纳入了正在报审的《贵州省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2025—2035年)》,对康旅融合发展进行整体布局和安排。一是培育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以文旅+中医药为纽带,推动大健康产业与避暑旅游、森林康养、温泉疗愈、文化体验等深度融合。截止目前,已推出19个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发布6条中医药康养旅游精品线路、建设9个康养集聚区,评定20家温泉度假地。二是策划推出中医药健康旅游线路。整合重点景区、度假区、温泉度假地等,策划推出了中医养生、民药浴养、温泉养身、文化养心、避暑爽身、休闲康体等6条中医药康养旅游精品线路,并通过线上线下进行宣传推介,进一步强化中医药康养旅游市场影响力。三是加强宣传推广。将贵州中医药民族医药在国家第二十一届“文化产业博览会”进行展示,148种中医文创产品亮相,并在贵州文旅大湾区招商洽谈会进行推介。同时推动通过“一码游贵州”、旅游商品进景区等行动推动特色中医药康养旅游商品拓展销售渠道,黄果树、百里杜鹃、梵净山、荔波小七孔等国家5A级旅游景区设立了特色旅游商品专柜,将从江瑶浴足浴粉、风景植物精油驱蚊贴等一批特色中医药商品纳入销售产品中。四是深化发展研究。正在对全省中医药与温泉康养融合发展的现状进行调研,研究推进中医药与温泉康养融合发展的措施,并围绕温泉度假地、康养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户外康养旅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户外康养旅游、康养旅游类民宿和沿线重要旅游景区、度假区、乡村旅游等,策划研究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中医药康旅融合精品旅游线路。

下一步,将加快推进《贵州省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2025—2035年)》的印发实施,推动康旅深度融合发展。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对接协作,推动“中医药产业+旅游产业”迭代创新,推动打造具有贵州特色中医药康养旅游产品体系。

六、关于“与香港或澳门知名实验室深度合作”的建议

我省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推动科研机构与香港或澳门相关高校围绕中医药科技创新开展合作,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建设,我省高度重视与其建立深度科技合作关系。2023年,组织省内医学类高校有关负责人赴澳门科技大学交流访问,考察该实验室并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在协议框架下推动科研合作。一是邀请澳门科技大学来黔与省内医药类高校以及国药同济堂等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对接。二是贵州中医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国药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共同建设“贵澳中医药创新(转化)联合实验室”。三是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医科大学分别聘请澳门科技大学朱依谆教授、澳门大学林理根教授为特聘教授。四是贵州大学与澳门科技大学围绕中医药科技创新合作签订校际协议,旨在结合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研究优势和贵州民族药资源优势,务实开展合作,共同对贵州道地药材及苗药进行深度研究。

下一步,将继续鼓励省内高校院所、企业深化与香港、澳门知名实验室的科技创新合作,围绕中药民族药领域共同申报并承接国家、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建强用好“贵澳中医药创新(转化)联合实验室”,并在“中药功效成分挖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及贵州省道地药材种质创新与资源高效利用、苗医药、现代中药创制等3个全省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中汇聚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资源,推动我省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七、关于“苗药特色发展与保护”的建议

苗药等民族医药是我国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药体系和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高度重视贵州苗药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支持苗药研发和创新研究工作。一是支持建设“贵州省苗医药全省重点实验室”,开展苗医药理论研究、文献整理方药筛选等内容的研究,提升苗医药学科和产业基础研究水平。二是支持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州天然产物研究中心、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单位围绕以苗药为代表的贵州中药民族药领域实施基础研究项目。三是布局1.1类中药民族药创新药III期临床研究和中药、民族药大品种二次开发2个重点方向,组织开展“医药制造”专项“揭榜挂帅”项目。四是持续推动符合要求的包含民族药在内的中药品种进入《中国药典》。五是深入开展省级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组织制定《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第三册)《贵州省中药民族药饮片标准》(第二册),确保民族药材标准与国家药品标准的协调统一,满足临床的地区性用药特色需求,保障用药安全。六是指导中药保护申报。为了提高中药品种的质量,保护中药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中药事业的发展,我局持续推动我省中药品种申报国家药监局中药保护品种。

下一步,将进一步鼓励和支持省内科研机构在开展以上科研活动中积极吸纳港澳优势资源,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重视民族药的标准和注册管理工作,继续为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持。

八、关于“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的建议

一是强化企业培训和指导。加强对中药材出口企业的联系指导,详细了解企业需求,开展业务培训,宣讲海关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及出境中药材检疫监管相关要求,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外贸水平。提前介入,开展出境中药材生产企业注册登记前设施及制度建设指导,避免前期不合规投入、减少不合格整改损失。精简申报材料,全程网上办理注册登记事项,压缩办理时限。二是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服务出口中药材等农食产品享受《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自由贸易协定关税优惠政策,在职责范围内协调解决影响企业享惠的具体问题,落实落细RCEP等政策红利。对于企业申请的出境参展样品、礼品、赠品、展示品等,免于种植基地注册要求。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用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精准搭建政金企融资对接平台,及时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融资问题,发挥农业保险分险、惠农和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作用,做好金融服务要素保障。同时,联合相关部门,协调对出口企业给予研发补贴与参展补助;联合税务部门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关税优惠;并对与香港特区开展中医药合作的贵州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包括税收优惠、土地使用优惠、审批便利化等方面,为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034 中文域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政务 黔ICP备14006722号-9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3127号 联系地址:贵阳市中华北路242号省政府大院7号楼

联系电话:0851-86870000 管理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Microsoft Edge、Firefox、360极速版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如果您使用的是双核浏览器,请切换至极速模式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