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00:00:00 农历:
  • 中国政府网
  • 贵州省人民政府网
  •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基础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
  • 索 引 号:
  • 000014349/2025-1045771
  • 信息分类:
  • 发布机构:
  • 生成日期:
  • 2025-08-03
  • 文  号:
  • 是否有效:
  • 名  称:
  • 省卫生健康委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4436号提案的答复
省卫生健康委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4436号提案的答复

贵州省工商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服务能力助力贵州康养旅游业发展的提案》收悉。感谢贵单位对我省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与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机制”的建议

我省已将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纳入《贵州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核心任务,制定《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标准》,持续深化乡镇卫生院(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管理,开展全省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暗访督查,覆盖所有项目建设县区,推动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实现“有馆、有人、有服务、有机制”。截至2025年,我省建设省级示范中医馆累计达到202家。

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省中医药局推动民族医药资源创造中医成果、走出贵州实践。以文旅+中医药为纽带推动大健康产业与避暑旅游、森林康养、温泉疗愈、文化体验等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已推出19个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发布6条中医药康养旅游精品线路和14个森林康养基地,评定20家温泉。整合重点景区、度假区、温泉度假地等,策划推出了中医养生、民药浴养、温泉养身、文化养心、避暑爽身、休闲康体等6条中医药康养旅游精品线路,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推介,进一步强化中医药康养旅游市场影响力。

二、关于“加大财政投入”的建议

2023—2025年,省级财政下达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资金4.31亿元,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一是支持中医适宜技术中心建设。按照约80万元/个的标准(不同年度有浮动),共建设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40个。二是支持中医药文化发展。统筹资金800万元,实施“中医药文化服务周”“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等项目实施。三是支持中医馆建设。按30万元/个标准累计补助资金6060万元,支持建设202个省级示范中医馆。

三、关于“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是实施招聘倾斜政策。对乡镇卫生院医学类本科以上毕业生采取面试直聘、降低开考比例等措施;少数民族乡(镇)乡村医生学历放宽至初中、年龄放宽至40周岁。二是推进订单定向培养。2019年起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2024年招录313名,毕业后定向服务乡镇6年。三是优化引才政策。通过“绿色通道”简化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程序,实行常态化招聘和二次递补;2023—2024年落实335名大学生乡村医生编制保障。四是强化岗位聘用保障。优化基层岗位设置,提高中高级职称比例,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四、关于“加大中医药人员的培训力度”的建议

2023年1月,省中医药局下发《关于认定2022年贵州省中医药适宜技术示范推广中心(基地)的通知》,认定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100家单位作为贵州省中医药适宜技术示范推广中心(基地)。下发《省中医药局关于开展2024年贵州省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的通知》(黔中医药函〔2024〕30号),对基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并颁发结业证书,提高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运用中医药知识与技能防治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能力,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省卫生健康委大力实施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行动计划“七个专项行动”,深入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工作方针,持续加强基层医疗技术人员的提能培训。每年投入3700余万元,遴选乡镇卫生院骨干医师400人到省级三甲医院进行为期120天的临床实训,通过集中授课、科室轮转,重点强化全科理念及全科医学最新进展的训练,培训大纲明确要求在中医科轮转时间不少于40学时;遴选1800余名骨干乡村医生到有教学资质的医院或助理全科培训基地进行为期30天的深度培训,以培训全科医学理念、实践操作技能、基层适宜技术为主,内容涵盖中医药适宜技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乡村医疗卫生实用技能为重点,开展惠及全省在岗村医,并延伸至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的全员轮训,线上线下培训均设置中医适宜技术专项培训内容,线上培训课程为8学时,并且有“艾灸疗法操作规程”专项培训课程,线下培训明确要求主要培训6类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并且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每年培训7万余人次。

五、关于“提高门诊费用于中医‘治未病’的比例”的建议

在医保报销比例方面,基本医保的主要目的是化解参保人因疾病带来的经济风险,不因中西医等治疗方式而有所区别。但是,医保部门在政策制定中,注重向基层倾斜,参保人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如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发生的中医药服务费用可享受较二、三级医院更高的报销比例。从我省目前政策实际情况来看,参保人在乡镇卫生院门诊就医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为85%,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就医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80%—90%,平均高于二级医疗机构5—10个百分点,我省的医保报销待遇在全国已处于中等水平,门诊待遇也高于周边省(区),在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提供的中医药服务已经享受了报销比例的倾斜政策,对增加中医药服务的吸引力有积极作用。

六、关于“打造地域特色中医药服务品牌”的建议

依托贵州苗医、侗医等民族医药资源,挖掘天麻、杜仲等道地药材优势,打造“黔地中医”特色品牌。在202个省级示范中医馆中,选取30个基础条件好的中医馆,融入苗医熏蒸、侗医拔罐等民族医药特色疗法,开发“中医药+康养旅游”精品线路。联合文旅部门推出“中医养生体验游”“苗药采摘研学游”等项目,并通过短视频平台、康养旅游展会等渠道加强宣传,提升贵州中医药服务品牌影响力。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做好乡镇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

一是省文旅厅将加快推进《贵州省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2025—2035年)》印发实施,推动康旅融合发展。加强与省中医药局等部门协作配合,推动“中医药产业+旅游产业”迭代创新,打造具有贵州特色中医药康养旅游产品体系。

二是省财政厅支持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结果,对全国老药工传承工作室给予50万元/个补助支持。对我省建设的3个中医规培实践技能考核基地,按照200万元/个的标准给予补助支持。支持人才培训。对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卓越中医药师、中医馆骨干人才等给予一定补助资金支持。

三是省人社厅将根据职责分工积极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5部门《关于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配合省卫生健康委指导公立医院合理确定内部薪酬结构,注重中医药领域医务人员的稳定收入和有效激励,在薪酬内部分配时向使用中医药技术方法的科室和个人倾斜。积极配合省卫生健康委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开招聘和人才引进工作的政策指导,写好人博会“下篇文章”,开展省赴知名高校专项招聘等活动,指导推动医疗卫生领域人才引进落地。

四是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依托发达地区资源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我们将组织举办省中医人才能力提升上海培训班,采取“线下集中授课”的模式,邀请上海知名专家、附属医院临床名师组建授课团队,利用发达地区的师资资源,提升中医药人才能力水平。大力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培训班,提高基层中医药人员技能。继续加强基层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增加培训频次和人数,重点加强中医“治未病”理论与实践技能培训。

五是省医保局将紧紧围绕国家要求,根据经济发展和基金承受能力,结合我省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中医“治未病”服务收费标准,进一步提升群众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可及性和满意度,推动中医“治未病”服务在基层的广泛开展。持续优化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政策,提升我省居民医保参保人员积极性,不断增强群众参保获得感、幸福感。

六是省中医药局进一步深化“贵药”大品牌。积极协助省民宗委在第二批“贵系列”评选前,完成“贵药膳”“贵药饮”纳入生态食品序列的程序,加快配合推动“贵药膳”“贵药饮”相关标准的制定,并用好贵州省中医药膳(饮)研究推广基地,开发一批药食同源产品,尽快与省商务厅联合推出“十大药膳”“五十个药膳餐厅”。进一步推动“贵药”大招商。组织省内药企参加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湖南长沙中非经贸会、云南昆明南亚博览会等,重点协同省投促局引导澳门企业来黔投资,促进贵州百灵、益佰制药、贵州中科分子等企业与澳门企业洽谈合作,推动贵州中医药产业“出山出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034 中文域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政务 黔ICP备14006722号-9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3127号 联系地址:贵阳市中华北路242号省政府大院7号楼

联系电话:0851-86870000 管理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Microsoft Edge、Firefox、360极速版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如果您使用的是双核浏览器,请切换至极速模式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