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00:00:00 农历:
  • 中国政府网
  • 贵州省人民政府网
  •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基础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
  • 索 引 号:
  • 000014349/2025-1045770
  • 信息分类:
  • 发布机构:
  • 生成日期:
  • 2025-08-03
  • 文  号:
  • 是否有效:
  • 名  称:
  • 省卫生健康委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4358号提案的答复
省卫生健康委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4358号提案的答复

向建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对我省民族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和利用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宣传和教育”的建议

一是制定系统性文化弘扬方案。2024年9月,省委宣传部、省中医药管理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等7个部门联合下发《贵州省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该方案将苗医药、彝医药等民族医药文化置于核心地位。按照规划,到2027年,贵州省计划建成9个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为民族医药搭建起更为坚实的文化传播平台。

二是推进非遗与医疗体系衔接。着力建立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考核与非遗传承的紧密衔接机制。部分民间民族医药传承人凭借自身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技艺,顺利通过考核,成功获得医师资格。

三是推进非遗进景区与文旅融合。在西江千户苗寨肇兴侗寨等知名景区设立民族医药体验馆,为游客提供苗药熏蒸侗医推拿等特色服务,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亲身感受民族医药的魅力。同时,精心开发“苗医药康养旅游路线”,将药材种植基地、非遗工坊与旅游有机结合,既丰富了旅游线路的文化内涵,又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增收,实现了文旅产业与民族医药产业的协同发展。

二、关于“加强研究发掘。对相关项目进行科学研究,持续挖掘其科学原理、医学价值、推动其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发展”的建议

我省历来重视民族医药的科学研究,充分利用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贵州民族医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贵州省苗医药重点实验室和苗医药博物馆等27个省级以上民族医药教学科研平台资源,大力开展民族医药科研工作。近年来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民族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民族医药课题立项74项。开展苗族、水族、土家族民族民间医术挖掘整理及活态传承收集项目申报。取得相关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余项,其中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贵州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重点攻克苗药研发关键技术和应用转化,研发苗药56个。每年均立项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开展贵州特色民族药材引种培育、种质资源保护等相关科学研究。2025年围绕大果木姜子、淫羊藿、黑骨藤等民族药材药效成分分析和民族药方质量提升,启动了“贵州苗族等4个世居民族医药文化传承挖掘及康养产品的开发及应用技术研究”和“传统经验现代传承—基于大语言模型与新一代GraphRAG技术的针灸诊疗传承系统研究与应用”等科研项目,布局建设了“中药功效成分挖掘及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支持科研人员用大数据技术手段,促进民族医药文化和民族医疗技法的传承发展。通过青年引导项目支持医科类高校、医疗机构,以项目为载体,培养民族医药领域青年科研人才。

三、关于“健全完善相关政策扶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参照云南白药、安宫牛黄丸、片仔癀的经验和做法,帮助相关企业或传承人突破机制的束缚,让其效能得到充分释放”的建议

在健全完善相关政策扶持方面,除了2024年省文化和旅游厅与省中医药管理局等单位联合印发的《贵州省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外,2022年省文化和旅游厅与省中医药管理局等单位还联合印发了《贵州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评定标准(试行)》,2024年省文化和旅游厅与省中医药管理局等又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2024年贵州省中药健康旅游区(基地、项目)申报的通知》等,从多角度支持扶持民族医药发展,高质量推进民族遗产保护传承。

四、关于“鼓励相关企业或传承人与现代科技、产业和市场相结合,为企业招商引资,利用大企业的销售渠道及资金优势推广项目做强做大”的建议

我省历来重视贵州中医药产业招商,2024年引进中医药相关项目174个,合同投资额97.53亿元,其中,苗医药、瑶族医药等传统非遗医药项目17个,合同投资额近4亿元。今年以来,按照省政府“5+3”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在首批全省重大拟招项目中,谋划了中医药相关项目21个,拟引资额61.56亿元。组织中医药的各类推介考察活动4次,邀请相关目标企业到乌当、关岭等地实地考察2次。一季度全省共引进中药产业项目36个,合同投资额28.67亿元。

五、关于“创新发展模式。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形成新特色,发挥新优势,如开发关联产品、开展健康服务等,以产品创新回应现代生活需求,使相关项目能尽快普及,以造福广大群众”的建议

一是2025年3月,省卫生健康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2025年全省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明确提出“推进中医药+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完善现有中医药康养旅游集聚区(基地、项目)建设,整合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用好贵州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康养融合发展项目、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区(基地、项目),提升温泉、森林、户外、民宿、旅游“+中医药”等中医药康养旅游精品线路,搭建与中药科技农业、中药材种植、田园风情生态休闲旅游结合的养生体验和观赏基地”,支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挖掘中医药在养生、保健、食疗等方面的独特价值,重点发展药食同源产品,建成一批食药同源产业基地。深入挖掘中医药民族医药食疗技艺和食疗秘方,以天麻、石斛、黄精等黔产道地中药材为基础,开发一批保健食品、药食同源产品、特医食品,研发一批以黔产道地中药材为原材料的化妆品、添加剂、日用品、植物提取物,以及中药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绿色产品,开发以中医诊疗技术为基础的医疗保健器械。举办“贵药膳”大赛,推动药膳药饮上餐桌,推动食养到贵州。

二是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建设。省中医药管理局会同省文化和旅游厅等部门印发实施《贵州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认定管理办法(试行)》,2022年、2023年认定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19个。推动中医药+文旅融合发展。省中医药管理局与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举办2024年贵州省中医药康养产品企业洽谈会,推进60余家中医药康养企业及旅行社、温泉企业进行洽谈合作,8家企业现场签订战略协议,部分产品入选“中铁拾萃严选”线上平台进行销售,持续推动中医药进温泉、进景区。同时,积极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线路6条,推动中医药+康养旅游深度融合。推动中医药民族医药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与省民宗委协同联动,于2024年12月3日印发实施《省中医药局省民宗委关于开展2025年贵州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康养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2025年贵州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康养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申报及评选工作。经部门初审、复审推荐、集中评审等方式,确定18个项目作为2025年支持建设项目。首批建设项目中,涉及黔东南州3个项目,拟通过中央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支持500万元左右,其中黎平县高屯艾草文化康养项目拟获资金支持118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民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和利用。

一是进一步推动落实《贵州省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相关工作要求,通过举办中医药文化活动、名中医大讲堂、制作中医药文化产品等方式,普及非遗项目等中医药文化知识,推进中医药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进景区、进机关”,探索多场景多维度开展中医药宣传。

二是持续推进我省中医药高校、科研院所开展非遗项目的民族药理论研究,进一步引导、推动科研人员围绕科学原理、医学价值等方向探讨非遗民族医药项目的科学原理,开展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的交叉融合研究,不断推动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发展,为民族医药文化传承做好科研支撑。

三是继续开展传统医药数字化记录工作,推动传统医药相关技艺数字保护保存。支持各地开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鼓励传统医药类相关传承人积极申报,建设有梯次的传统医药传承人队伍。继续支持开展传统医药非遗传承人群培训,提高传承人群技能水平,为传统医药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做好储备。

四是针对目前我省非遗传统医药的产业布局较为分散,产业化程度不高,代表企业数量和体量不大等现状,将结合廖氏化风丹制作技艺、同济堂传统医药文化、瑶族医药(药浴疗法)、苗医药(骨伤蛇伤疗法)、苗医药(九节茶药制作工艺)、苗医药(骨髓骨伤药膏)、侗医药(过路黄药制作工艺)、布依医药(益肝草制作技艺)等8项我省国家级非遗传统医药名录上榜技艺、工艺和疗法的特点和市场价值,摸清代表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结合企业需求和市场情况,借助“贵药膳”大赛、深圳“文博会”等省内外活动平台,积极推介企业和项目。同时按照我省驻外招商工作机制,依托驻外招商团队积极对接北京同仁堂、上海雷允上、杭州胡庆余堂、苏州李良济、广州白云山、陈李济、福建仙芝楼长沙九芝堂、修正药业、海王集团、九州通等知名医药制造和销售企业,通过小分队精准上门拜访,邀请目标企业来黔实地考察推动投资相关项目。

五是根据《2025年全省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有关工作要求,进一步落实推动中医药+康养旅游产业、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利用“贵药膳”“贵药饮”品牌影响力,不断推动关联产品的开发,以产品创新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生活需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034 中文域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政务 黔ICP备14006722号-9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3127号 联系地址:贵阳市中华北路242号省政府大院7号楼

联系电话:0851-86870000 管理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Microsoft Edge、Firefox、360极速版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如果您使用的是双核浏览器,请切换至极速模式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