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简介
全文速览
图1 SARS-CoV-2气溶胶传播(证据重量)与感染后果(风险组)的综合权重评级。
注:评级根据Jones和Brosseau[2]提出的标准;深橙色:需高度关注;浅灰色:低关注
表 1 不同场所病毒气溶胶传播的风险等级与防护建议
场所 |
暴露情况 | 重点人群 | 风险等级 | 防护建议 |
医疗机构 |
经常产生气溶胶的封闭环境(如:ICU、病房、手术室等) |
医护人员、病人 |
高 |
1. 符合安全标准和需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护目镜、医用或N95口罩、防水防护服等) 2. 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3. 由具备资质人员进行可产生气溶胶的操作 4. 疑似病人在AIIR隔离 5. 使用紫外线系统、电离装置或空气过滤装置(HEPA)净化空气 6. 进行及时、彻底的消毒 7. 避免病人、探视者或其他工作人员无故接触到病毒相关物 8. 减少护理过程中不必要的病人接触 9. 对相关医疗废弃物合理处置 10. 开展相关教育培训 |
实验室 |
开展病毒检测和相关研究工作的实验环境 |
采样人员和实验室专业人员 |
高 |
1. 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护目镜、N95口罩、防水防护服等) 2. 在适当的生物安全等级要求下操作(PC3、BSL3及以上) 3. 按标准程序操作 4. 使用紫外线系统、电离装置或空气过滤装置(HEPA) 净化空气 5. 对相关医疗废弃物合理处置 6. 开展相关教育培训 |
公共交通工具或军舰 |
封闭和拥挤的环境(如:地铁、飞机、游轮、巴士、火车、航空母舰等)或军舰 |
乘客、驾驶员或士兵 |
中 |
1. 佩戴口罩 2. 增加自然或机械通风 3. 增加公共设施、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消毒频率 4. 减少使用中央空调,增加自然通风,在通风系统中使用具有抗菌功能空气过滤装置 5. 马桶冲水时盖好马桶盖 6. 及时清理垃圾并对垃圾桶消毒 7. 通过媒体或户外显示屏、广告牌等形式传播相关知识 |
公共场所 |
人员集中的密闭或半密闭场所(如:商场、酒吧、餐厅、俱乐部、酒店、银行、会议室、电影院等) |
顾客、工作人员 |
中低 |
1. 佩戴口罩 2. 减少社交活动,避免在拥挤和通风不良的空间聚集 3. 增加自然或机械通风 4. 减少使用封闭式中央空调,在通风系统中使用具有抗菌功能空气过滤装置 5. 马桶冲水时盖好马桶盖 6. 人员过多时进行限流 7. 及时消毒(如物体表面、地板、电梯按钮等) 8. 及时清理垃圾并对垃圾桶消毒 9. 交谈时保持1米以上距离 10. 勤洗手 |
办公场所 |
工作人员 |
中低 |
1. 佩戴口罩 2. 增加自然或机械通风 3. 减少使用封闭式中央空调,在通风系统中使用具有抗菌功能空气过滤装置 4. 交谈时保持1米以上距离 5. 减少现场会议,尽量使用网络会议形式 6. 勤洗手 | |
卫生间 |
公共卫生间(如:酒店、商场、街市、医院等) |
使用卫生间的旅客、顾客或患者 |
中 |
1. 马桶冲水时盖好马桶盖 2. 增加自然或机械通风 3. 增加公共设施、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消毒频率 4. 及时消毒 |
住宅卫生间 |
家庭成员 |
中低 |
1. 增加消毒次数 2. 增加自然或机械通风 3. 确保卫生间下水道水封不干涸 | |
特殊场所 |
共同生活人群(如:监狱、军营、教堂等) |
囚犯、工作人员、军人或信徒 |
中低 |
1. 减少使用封闭式中央空调,增加自然或机械通风 2. 开展相关教育培训 3. 减少聚会活动,减少现场会议 4. 佩戴口罩 5. 及时消毒(如物体表面、地板、电梯按钮等) 6. 注意个人卫 |
相对弱势的共同生活人群 (如:幼儿园、学校、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等) |
儿童或老年人 |
中低 |
1. 增加自然或机械通风 2. 减少使用封闭式中央空调 3. 开展相关教育培训 4. 注意个人卫生 5. 及时消毒(如物体表面、地板、电梯按钮等) 6. 佩戴口罩(适用于工作人员) 7. 减少在封闭环境下的聚集活动 | |
流动人口(如乞丐、拾荒者、贫民窟居住者等) |
健康状况欠佳的贫困人口 |
中低 |
1. 增加自然或机械通风 2. 注意个人卫生 3. 及时消毒(如物体表面、地板等) 4. 增加相关教育培训 5. 增加援助和资助机会(保证生活6. 基本品补给,如有条件补充营养) 减少在封闭环境下的聚集活动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