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技师陈光利。我的职业起点,藏在黔北的小村庄里。十七岁那年,我第一次走进医学院的实验室,透过显微镜看见血细胞的瞬间,仿佛闯入了一个全新的宇宙,震撼又好奇。老主任当时说的话,像一颗种子落进心里:“检验科是医生的眼睛,我们看到的每一个数据,都牵系着一个人的生命和一个家庭的希望。”这句话,从此成了我心底的标尺。
2004年大学毕业,我带着对未来的期待来到省城医院工作。可面对满室精密的仪器和复杂的操作流程,我一下子慌了神,连最基础的设备操作都手足无措。但我知道,检验工作容不得半点退缩,必须克服困难。于是,我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流程、讨技巧,把每个操作细节记在本子上反复琢磨,下班后还对着仪器说明书研究。慢慢的,我终于熟练掌握了各类仪器,能独立完成所有检验任务。老主任的话也一次次在耳边回响:检验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沉甸甸的责任感。只有把质量这条线守紧了,才能真正护好患者的命。从那以后,“让每一份报告都精准无误”,成了我每天工作的准则。
二十年来,我守着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出具了无数份检验报告。我经历了检验设备从半自动化变成全自动流水线的更新换代,也经历过无数次危急值报告的紧急时刻——有时是深夜里加急审核的重症标本,有时是突发情况里的批量检测,每一次都在与时间赛跑。那些加班的深夜、那些及时送出的报告,看似重复又琐碎,却在日复一日里,变成了刻在骨子里的责任。就像仪器需要定期校准,这份初心也从未偏移,成了解读生命密码时,最可靠的基石。
2023年,我有幸转隶至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工作。从市级医院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这样的平台让我格外珍惜。后来去广东省中医院总院轮训的三个月里,我深切感受到“病人至上、员工为本、真诚关爱”的核心理念如何融入日常实践。面对每一份标本和每一个数据,我始终提醒自己要学习总院老师们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确保每一份结果报告的准时、精确和可靠,这样才能真正践行服务临床团队、保障患者健康的目标,并在细微处体现医疗的真诚与关怀。
回望来时路,从农村姑娘到大学毕业生,从检验新手到科室骨干,人生的阅历在丰富,使用的仪器在更新,但“给临床准结果,为患者护健康”的初心,从来没变过。这二十年的坚守,就是我对初心最实在的回答——未来的日子,我还会守着这份初心,在检验岗位上继续走下去,守护好每一点生命的微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