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00:00:00 农历:
  • 中国政府网
  • 贵州省人民政府网
  •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风采
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熊杰:善其身也要善其心,“心”安即是归处——来自遵义抗疫一线的报道(八)

这个秋末,在“转折之城”的遵义,一场因外省关联病例引发的疫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疫情防控,既是一场与新冠病毒斗争的防御战,也是一场与心理和情绪斗争的防御战。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不管是确诊者还是集中隔离者,亦或普通居民以及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难免会出现焦虑、担忧甚至恐慌的情绪。

为此,合理、适时地加强心理干预尤为必要。贵州省将疫情防控中的心理危机摆在重要位置,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10月22日晚,贵州省心理危机干预中心5名心理专家从贵阳赶赴遵义;10月25日,贵州省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再次派出10名心理专家赴遵义开展心理救援工作。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心理危机干预队的工作如何开展?通过哪些方式提供有效地心理干预?以及面对不同群体,如何让其保持心理功能的高效和平衡?

10月25日晚,《贵州健康报》记者专访了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妇女儿童精神科主任医师、省心理危机干预中心遵义心理救援分队队长熊杰。

“善其身也要善其心”

贵州健康报:

熊老师,日常工作中您每日都有心理门诊。去年您曾率队先后赴将军山医院、湖北鄂州等地开展心理救援服务工作。今年,再次率队到遵义疫情防控一线。请问,心理专家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是如何开展工作的?

熊杰:

疫情防控,既要“善其身也要善其心。”也就是说,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除了“硬核”的医疗防护外,“柔性”的心理防护必不可少。

目前,我们总共有15名心理医生和2名后勤保障人员到遵义疫情防控一线开展心理干预工作。主要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共同干预。

线上,我们会推送二维码,让大家填写评估量表,通过评估量表内容的收集,我们会筛查出是否有心理危机的中高风险人群。这些被筛选出来的人群,我们通过电话或者视频的方式与对方取得联系,再采用专业技术包括一些心理干预的方法,对存在中高风险问题的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同时,10月25日,贵州省心理危机干预中心遵义心理救援分队24小时心理服务热线:17785695038/18111844471正式开通,广大群众可拨打心理热线,与心理专家进行沟通,开展心理援助服务。

线下,则是通过到具体地(隔离)点进行巡查,主动发现问题。有些人在前期做评估量表,反馈的信息可能没有问题,但是时隔两天之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应激反应。这时,我们就要现场处置。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我们现场处置也是有原则的,不要对疫情防控造成风险。

在线下巡查的同时,我们也会帮助驻点工作人员提高一定的心理疏导能力,给他们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让驻点工作人员发现隔离人员有心理问题或者心理障碍时能及时处置。

通过线上、线下的综合评估发现,经过一年多的新冠肺炎常态化疫情防控,老百姓的心理稳定性相对较好,大部分人没有去年首次出现疫情时的那种恐慌。这也从侧面反映,党和政府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做的诸多工作,让大家的安全感在不断提升。而我们作为心理救援队,从将军山到援鄂一线也总结出了一些工作经验,能够承担起救治一线相关人群及“后方”广大群众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


心理危机干预是人性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贵州健康报:

作为全省唯一一支专业心理救援队伍,能否为我们全面介绍一下贵州省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以及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

熊杰:

贵州心理危机干预中心是依托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组建于2016年,由30余名精神心理专家、医护人员以及后勤人员联合组成。2020年,在全国疫情蔓延事态加剧、防控最为吃紧的时候,在省卫生健康委的统一调度指挥下,我们迅速理顺全省心理危机干预的架构和脉络。2020年1月26日,全省首门24小时疫情心理援助热线开通,中心18名精神专科医生及23名有心理咨询资质志愿者正式“上线”,成为疫情下我省民众心灵的“守护人” 。

疫情暴发后,2020年1月31日,我率先进驻将军山医院开展心理救援服务工作。2月14日,我和林冬梅老师奔赴湖北鄂州一线。2020年,中心累计派出3人奔赴湖北鄂州、武汉,9人轮流进驻省将军山医院、省职工医院,完成916例援鄂医疗队员的心理评估筛查工作。今年,15名心理专家和2名后勤保障人员到遵义疫情防控一线开展心理救援工作。

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心理危机干预是实施人性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告诉我们,要保证突发事件后心理援助活动更迅速有效,必须加强对心理危机干预的组织管理,使心理咨询师协调一致,发挥合力作用。

目前,全省仅有一支专业的心理干预中心。倘若各市(州)、县(区)能开设分中心,我们来进行专业培训,这样在地方均有专业心理救援能力,可以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会,第一时间能够处置及时,处置到位。


四类人员需要特别关注

贵州健康报:

在具体实施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对于求助者来讲,我们哪些工作最为重要?或者哪些方式最容易让求助者放松?在疫情防控中,哪些群体需要格外关注心理问题?

熊杰:

医患安全感、医患满意度、医患宽容度、医患归因风格和“医患社会价值观”等,这些归因都在“医患信任”。医患信任是一种局部的社会心理现象,可分别用于了解患方对医生群体的一般信任水平、患方对具体医生的特殊信任水平和医生对其所接诊的患方个体的信任水平。对于求助者来讲,信任可以让我们愿意沟通,愿意信赖。

在求助者对我们信任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引导他(她)表露个人心声。往往造成求助者心理痛苦的有有意或无意的刺激;身体对刺激的自动化反应;思维对身体反应的自动化解读;解读带来的注意力自动定向;有意识的思维互动及诱发的行为等,这时候,“接纳”就要发挥巨大作用了,从身体反应、心理感受、思维认知和价值行动不同层面开始接纳,从长远来看,这样做不仅可以减轻痛苦,还能指导求助者过上一种有价值的生活。

在疫情防控中,我们要格外注意儿童、孕产妇、身患慢性疾病的老年人以及曾经有过神经、精神类疾病就诊史的人员,这四类群体也是在我们日常巡查中,需要格外关注的。

如何保持好儿童的心理状态?这就需要家长要用心陪伴孩子,用爱接纳他们,舒缓他们的情绪,同时进行健康宣教,并与他们恰当交流,保证他们的起居饮食规律和清淡,向他们心里播种希望。对于孕产妇,就要适时解除他们的紧张,给予更多的温暖和关怀,使他们得到安慰,增强安全感。对于身患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根据其心理特点,实施有效心理干预,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能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对于曾经有神经和精神类疾病就诊史的人来讲,要与其多沟通、交谈,让其保持心情舒畅、乐观,消除其恐惧、顾虑和不安。

我们相信,在贵州省心理危机干预中心遵义心理救援分队的精准有效心理援助服务下,定能为遵义人民筑牢“心”防线,为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注入“强心剂”。

我们相信,在漫漫寒冬来临之前,遵义能够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未来可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034 中文域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政务 黔ICP备14006722号-9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3127号 联系地址:贵阳市中华北路242号省政府大院7号楼

联系电话:0851-86870000 管理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Microsoft Edge、Firefox、360极速版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如果您使用的是双核浏览器,请切换至极速模式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