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2005年入职以来,李国始终恪守“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誓言,坚持“视病人如亲人”的服务理念,秉承救死扶伤的天职,在工作上勤勤恳恳,在技术上精益求精。
工作中,李国始终把患者的病情作为头等大事。他说:“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患者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特别是对于因突发意外造成的伤者,抢出急救时间就是挽救伤者生命。”正因如此,平时不管是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无论是本科室病号,还是到其他科室会诊,只要患者病情需要,他就立即赶到医院,踏着晨曦出门,伴着星光回家,成为李国的生活常态。
2016年10月5日,赫章县48岁的张某不慎发生车祸,当即昏迷,在当地医院初步诊断为全身多处骨折、左肾挫裂伤等,为进一步治疗,当天便转入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刚入院时,张某病情危重。得知情况后,刚下夜班回家准备休息的李国二话没话,便立即返回参与会诊,并历时四个多小时,精心为患者完成手术,这也是骨二科完成的毕节市首例高位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当他疲惫地走出手术室时,已是凌晨4点多。
李国说,十多年来,究竟加过多少次班,熬过多少次夜,确实记不清了,只记得无论何时都让自己的手机保持畅通,因为要时刻等待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命令”。
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李国被医院选派到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院骨科学习。学习期间,他虚心求教,掌握了许多新技术。回院后即在医院申请开展关节镜技术,及时将新技术应用到工作中。2011年全面开展膝关节镜治疗技术;2011年至2016年先后开展了院内7项新技术,其中4项技术获得院级新技术奖。
2018年3月,骨二科病房收治了一名60多岁的患者王某,“我将近6年不能走路了,这下又骨折了,看来这辈子就只能躺在床上了。”患者几乎失望地说。原来,王某5年前因为摔伤致左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在当地医院做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两天出现置换侧髋关节脱位,一直不能下地行走,五年多来一直在躺在床上。取得患者本人和家属的配合后,3月18日,李国率手术组成员对患者实施髋关节翻修手术,术后15天拆线,切口达到甲级愈合。3个月后,该患者来院复查时,已可以自行扶拐行走,左下肢部分负重,左侧髋关节活动度良好,患者和家属很满意。
2018年,李国到中国科技大学附属医院交流学习两周后,同年年底便在医院开展了侧卧位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技术,该项技术现已在科室里全面开展。从2019年的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INTER TAN内固定技术到2020年的人工关节翻修术……骨外科每年都有新的技术开展。
“面对疾病千差万别,患者症状各异,只有不断学习应用新技术,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李国说,作为一名扎根临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只有过硬的本领、精湛的技术,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医疗技术发展,更是一名好医生的基本要求,我愿意燃烧青春、抛洒汗水,帮助患者快速康复起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