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00:00:00 农历:
  • 中国政府网
  • 贵州省人民政府网
  •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风采
13年真情感恩——4个月大时被诊断为脑瘫早期,如今已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感恩感谢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的全体医护人员!你们是孩子的再生父母,你们是脑瘫患儿的救星!你们德医双馨品高尚,你们妙手回春济世医……”7月29日下午,贵阳市妇幼保健院门诊部8楼的儿童康复科发生感人一幕,13年前经医护人员康复治疗痊愈的小月(化名)在母亲向女士的陪伴下,特地为儿童康复科医护人员送来鲜花和锦旗,以表感谢。

据介绍,2008年,44岁的向女士经剖腹产,生下二孩女儿小月,出生史无明显异常。孩子4个月大的时候,向女士发现孩子有“问题”:反应差,很难逗笑,精神不好,头竖不稳,身体软……这一切的不正常,让向女士的心揪了起来。

向女士立即带着孩子来到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诊断为“中枢性协调障碍”。“当时,我有点懵,不知道什么是‘中枢性协调障碍’,经医生解释才知道,实质上就是脑瘫。”向女士回忆说,得知这一诊断结果,她整个人一下子瘫软在地,“感觉天都要塌了,作为母亲,当时的难过、伤心、绝望难以形容。”

对于女儿脑瘫的诊断,向女士难以接受,随即带着女儿先后到上海儿童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等4家全国权威儿童医院进行检查,均被诊断为“中枢性协调障碍”,并建议抓紧时间治疗。“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专家说,治疗3个月后复查,如果孩子的情况就很不好,就不单单是脑瘫问题,可能就不会走路、说话。”向女士说。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向女士选择带着女儿来到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进行治疗。“后来,结果也完全证明,我们的选择是对的。”向女士说。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主任夏梓红介绍说,小月刚入院时,经诊断为“中枢性协调障碍”,实际就是脑瘫早期表现。医院还对孩子做了主要用于观察脑部有无病变的头部MR检查,结果没有明显异常。“虽然MR没有明显异常,但是临床表现功能的确是落后的,还是需要尽快康复治疗。”随即,医院针对孩子的情况给出了具体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方案。

“医生告诉我,对孩子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可以做八个项目,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做全项治疗,一个都不落下。输液、针灸、运动、水疗、熏蒸、导频、脑循环、中频,这八个项目要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才能全部完成。我们从不间断地进行了近2年。”向女士说,尽管如此,治疗期间她还是担心孩子是否能康复到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因为我们在网络上、生活中看到了很多生活不能自理的脑瘫患者。”

当向女士因为孩子的病情难过,因为害怕孩子难以治愈而恐惧时,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医护人员没有放弃,并不断安慰和鼓励向女士,“治疗有个过程,但只要坚持,一定会有好转的 。”

对小月的治疗进行到第15天时,向女士得到了一个惊喜。“做运动训练的黄晶老师告诉我,她发现小月有用力蹬腿的意识了,这一点小小的变化,让我们一家人欣喜若狂!”向女士说。

“虽然康复治疗的项目多,但向女士一家积极配合,坚持每天完成各个治疗项目。”夏梓红说,在家长和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几个月后,小月的情况明显好转,家长继续坚持治疗,1岁多时,小月能独立行走了,但姿势很难看。之后小月继续康复治疗,并坚持配合穿矫形鞋等,一直治疗了2年左右,经评估后认为,小月运动、智力、语言均达到正常,才停止治疗。

如今,小月已经13岁了,是一名初中生。向女士高兴地说,经过两年的住院治疗,奇迹发生了,小月的肢体运动和协调能力,语言表达和智商思维,都不比正常孩子差了,而且学习还很好。小月从4岁开始学习舞蹈和钢琴,在小学五年级时已通过舞蹈(民族舞)8级、钢琴6级考试。从小到现在,学习成绩都名列前茅,是老师们心目中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两年的住院治疗过程中,康复科的医生、护士们让我有无数的感动……她们真的就是一群有爱心、有责任的白衣天使!”当天,向女士在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处,现场念了她亲手写的感谢信。希望以此激励儿童康复科的其他病友和家属,不要轻言放弃;希望她和女儿的例子,能给正在治疗中的病友们带去希望。

向女士说,前些日子她与小月聊天时,又聊起了小月小时候的事。“最幸运的,就是在你4个月大诊断为脑瘫的时候,遇到了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的那么多医德好、技术好、有爱心的阿姨、叔叔们……”小月在听完妈妈讲述后,主动要求到医院,要当面向医护人员表示感谢。看到女儿有一颗感恩的心,向女士很欣慰,于是陪同女儿完成这一心愿。

据了解,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是贵州省首家儿童康复机构,成立于2003年,也是目前省内规模最大、设备先进、功能最完善的儿童康复机构。目前,有科室工作人员49名,业务用房2000余平方(年底将增扩至4000余平方),开展的诊疗项目达30余项,主要诊治病种为脑瘫、智力低下、孤独症、各种脑炎、脑损伤后遗症、运动落后、言语落后、说话不清以及臂丛神经损伤等周围神经损伤。诊疗水平在省内始终处于领先水平,患儿来自全省各地,每天在院治疗患儿200至250人,仅以运动功能训练计算,每年达2至3万人次(近3年累计88611人次)。

延伸阅读:

有康复需求的儿童原则上均可申请残联的康复救助项目

据夏梓红介绍,凡贵阳市户籍0至15岁有康复需求的儿童,原则上均可申请残联的康复救助项目。家长需携带户籍簿、疾病证明书(或残疾证)、就诊病历到户籍所在地的区、县残联申请;其他市州的儿童如果需要申请贵阳市的名额,除上述资料外,还应持有贵阳市居住证。贵阳市户籍0至6岁儿童申请残联项目不需要办理残疾证;7至15周岁儿童申请残联救助项目需先办理残疾证。贵阳市残联项目救助标准为每年每人2.4万元,治疗时间为10个月,平均每月2400元,该经费不能集中使用(每月只能使用2400元),费用不足部分需由受助家庭自行承担。

夏梓红表示,贵州省其他市州户籍有康复需求的儿童可到户籍所在地残联咨询、申请。各市州康复救助具体方案、救助标准、治疗时间等也有所不同。提出申请的儿童能否享受项目,由户籍所在地残联审核后确定,每个残疾儿童一年只能享受以此项目,下一年度符合救助的残疾儿童可继续申请。所有残联救助项目均为定额补助,补助不直接发放给接受康复救助儿童家长,医院在为该残疾儿童提供完康复训练后与发放项目申请表的残联进行结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034 中文域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政务 黔ICP备14006722号-9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3127号 联系地址:贵阳市中华北路242号省政府大院7号楼

联系电话:0851-86870000 管理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Microsoft Edge、Firefox、360极速版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如果您使用的是双核浏览器,请切换至极速模式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