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00:00:00 农历:
  • 中国政府网
  • 贵州省人民政府网
  •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风采
医改春风多惠民 城乡群众享福——罗甸县医疗卫生事业40年回眸

从最初的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现在的B超、螺旋CT、血气分析仪;从“赤脚医生”到全科医生、坐诊专家;从患病排队到家庭医生签约主动上门服务;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到大病医疗保险、新农合比例报销;从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到综合医改、分级诊疗、药品零差价等系列惠民政策……如今,随着城区“20分钟就医圈”的形成,乡村卫生室和家庭医生等工作有序开展,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就医路途不再山高路远。

40年来,通过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罗甸县逐渐形成了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私营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县域医疗服务网络和多元办医格局。至2018年,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275个,含县级医疗卫生单位4个,乡(镇、社区服务中心)卫生院25个,村(居、社区)卫生室177个,民营医院7个,门诊1个,个体诊所12个,有卫生技术人员1756人,村医224人,全县病床1838张,常住人口平均每千人中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8人,病床7张。

罗甸县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的更迭,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医疗器械进一步完善,医护队伍进一步壮大,全县各族群众看病就医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十二五”以来,罗甸县借助成为“中国长寿之乡”的机遇,着力打造大健康养生基地,罗甸医疗卫生事业走上了“康养结合”的时代。

完善医疗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医疗机构

改革开放40年来,为解决贫困人口“看病远”的问题,罗甸县不断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根据人口分布,因地适宜,统筹安排医疗资源,合理设置村级卫生室(学校医务室),确保群众就近就医。改善群众就医环境,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到2019年,将完成县人民医院、边阳镇中心卫生院提等升级改造并投入使用,完成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确保就近满足群众基本就医服务需求。

与此同时,为解决“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问题,罗甸加强县级公立医院建设,提高县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新建了县中医院、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拥有核磁共振、16排螺旋CT等大型医疗设备,开设肿瘤科、中医治未病等特色专科,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抓枢纽,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通过实施26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实施乡镇卫生院远程医疗全覆盖,提升农村卫生基层服务能力;抓网底,加强村级卫生室建设,规范实施238所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配备专职人员,为村级提供有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诊疗服务。

抓实改革医疗体制多层级重构医共体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9年国家新一轮医改启动实施以来,罗甸县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新医改取得了新的、重大的阶段性成效。

首先是以县级两家医院为龙头,全力推动城乡医疗联合体对口帮扶体系,建立“一体化”管理的医共体,加强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县人民医院对口支援12个乡镇卫生院、县中医院对口支援11个卫生院,重点开展医院管理、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远程医疗等帮扶工作。

其次是借助“医疗对口帮扶”契机,多方联合,与多地区、多家医疗机构联合,以技术帮扶和选派学习培训等方式,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县卫计局制定《罗甸县医联体建设实施方案》,县级医疗机构主动配合。目前,已与省、州12家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建成医联体,分别为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阳金阳医院、黔南州人民医院院、贵州省肿瘤医院、贵阳贵航医院、广州越秀区中医医院、广州佛山市中医院、贵阳中医二附院、黔南州中医院。积极配合上级医联体医院,开展双向转诊,接受上级医院的支援帮扶。

再次是按照国家、省、州关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要求,及时制定印发《罗甸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服务优先覆盖贫困人口、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目前,全县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47个,常住人口259300人,签约123297人,签约率47.55%,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1431人,其中外出、死亡等27627人,签约93804人,签约率达100%。签约团队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个性化服务,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

强化医疗保障体系推进健康扶贫工作

2007年3月全县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至今,罗甸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持续推进11年,2018年全县应参合310738人,实参合323024人,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全面覆盖。推行总额预付、按床日付费、按病种付费等综合支付方式改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实施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扶助的“健康扶贫医疗保障救助”政策,其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达90%以上,基本实现“零负担”,全面推行“一站式”结算,实现了省内跨市州异地结算。

与此同时,罗甸县还充分发挥医保导向作用,进一步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制定差别化支付政策。实行医疗机构级别与报销比例对应反比关系的政策,医院级别越低报销比例越高,反之则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报销比例与分级诊疗制度相结合,实行上级医院转下级医院时不重复计算起付金的优惠政策,以及不按规定办理逐级转诊转院手续的,报销比例给予降低5—10个百分点的选择性制约政策。通过两个方式引导群众选择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就诊,建立合理的就医流向。

针对大病集中救治管理工作,罗甸县对7类13种大疾病实施专项集中救治,为91名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落实重病兜底保障长效机制,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等13种大病的农村贫困患者建立工作台账,按临床路径开展规范治疗,实施动态监测,成立大病专项救治专家组,开通绿色通道,实施先诊疗、后结算和一站式补偿服务。

四十年医路沧桑。罗甸县医疗卫生事业逐步走上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医疗、预防、保健、卫生监督机构完备,以县为中心、乡为枢纽、村为基础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逐渐成型,在前往“大健康养生基地”的路上,罗甸人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编辑 郜妮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034 中文域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政务 黔ICP备14006722号-9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3127号 联系地址:贵阳市中华北路242号省政府大院7号楼

联系电话:0851-86870000 管理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Microsoft Edge、Firefox、360极速版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如果您使用的是双核浏览器,请切换至极速模式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