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走了,我又来了……
带着对铜仁的特殊情感,
2018年1月,
在妻子陈宣伊援铜工作结束返苏后,
丈夫张国栋接过“援铜接力棒”,
再次踏上这片土地,
从苏州赶到铜仁开展医疗对口帮扶工作。
虽从事不同的临床专业,
但把毕生所学医疗技术传授给铜仁
却是他们的共同信念。
张国栋和陈宣伊
“太感谢陈医生了,要不是她,我还不知道何时能怀孕生子。”松桃县李女士告诉笔者。
李女士口中的陈医生便是陈宣伊。
苏州市中医院帮扶专家与松桃县人民医院
陈宣伊,苏州市中医医院妇二科医生,国家级重点专科秘书、姑苏卫生领军人才秘书,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妇科流派分会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吴门医派杂病流派——妇科学术流派的传承人。擅长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女性生殖内分泌障碍性疾病,师承许小凤教授。2017年3月-8月,作为援铜医疗专家先后赴松桃和江口两县开展帮扶工作。
授人以鱼 更授人以渔
来到松桃后,陈宣伊指导该院开展输卵管造影术,协助该院建立了不孕不育诊疗规范及路径,并将吴门妇科治疗不孕不育的特色疗法传授给医院,填补了该院不孕症有效诊疗技术的空白。在院期间,她让11名不孕患者成功怀孕,还接收了一名徒弟姚蒙蒙,一对一传授诊疗技术。
陈宣伊为患者诊疗
家住松桃县的李女士,婚后多年未孕,跑了多家医院吃了很多药也没怀上。知晓县医院来了名专家后,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陈宣伊,在其诊疗下,现已成功怀孕并顺利生产。由于李女士身体原因,怀孕初期出现了先兆流产症状,此时帮扶工作已结束的陈宣伊通过微信为李女士作心理疏导,指导徒弟姚蒙蒙为其用药保胎。每每谈起孩子,李女士一家总不忘感激陈宣伊。
“姚医生,我终于怀上了,谢谢你。”2017年9月28日,姚蒙蒙一早接到患者蒋女士的电话。家住浙江的蒋女士,患多囊卵巢综合症,多次治疗无果,一次偶然机会来到松桃县人民医院。姚蒙蒙按照平日陈宣伊传授的方法为其治疗,遇到不懂的问题便电话请教。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蒋女士终于怀孕,姚蒙蒙立即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老师。
目前,松桃县人民医院运用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打破了该院治疗不孕症成功率低的困境,由帮扶前10人次/年增加到现在10人次/月以上,极大提高了治愈率。
帮扶时间有限 帮扶情谊无限
前期的帮扶经历让陈宣伊思考,如何在短短的帮扶时间内,为当地老百姓解决看病难题和开展新项目。
到江口县人民医院不久,陈宣伊立即拟定帮扶计划,在老师许小凤的指导和帮助下,先后在该院组织举办了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吴门妇科学术思想研讨及临证方药推广运用培训班、江苏省中医药局继续教育项目“中药临床药学实践研讨班”,同时还与苏州市中医医院对接协调,在该县举办了“中医药就在你身边”暨“吴医大讲堂走进贵州江口”大型科普及义诊活动,取得了强烈反响。
苏州帮扶专家与江口县人民医院举行座谈
举行中医药在你身边”暨“吴医大讲堂
帮扶工作时间有限,但帮扶情谊无限。无论是在松桃县人民医院还是江口县人民医院帮扶,陈宣伊总想用最低的费用、最快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最小的副作用来解决患者的病痛。离开铜仁后,许多铜仁的患者慕名追到苏州排队找她看病。遇到铜仁的患者,她总是想办法给她们排号,优先诊疗。陈宣伊拟定治疗方案后,为节省患者路途上的开销,便让她们到松桃或江口找她的徒弟进行后续治疗。
经陈宣伊诊疗成功怀孕的患者都夸她是送子娘娘。
妻子走了,丈夫接力
妻子在铜仁帮扶的时候,来过几次铜仁。提起铜仁,张国栋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当妻子刚刚归来,医院准备派遣第四批专家支医时,他毫不犹豫作出决定。
张国栋,上海中医大学硕士研究生,苏州市中医医院主治中医师,苏省康复医学会中医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颈、肩、腰腿痛及中风后的中医针灸康复治疗。2018年1月3日作为援铜专家到江口县人民医院帮扶。
踏着妻子曾经走过的路,奋战在妻子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对江口,张国栋总有一种熟悉的亲切感。
来到江口后,面对科室人员不足,患者人数多,工作量大的情况,张国栋深感肩上帮扶支医的责任重大。刚进入工作岗位,张国栋便马上投入工作,积极参与科室临床查房,疑难病例讨论,门诊诊治、康复训练指导等工作。在该院迎接二甲医院复审和市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验收的关键时期,张国栋不顾休息,与同事们发扬“5+2,白加黑”精神,积极协助该院顺利通过二甲复审,并帮助该院申报科研项目。
张国栋为江口同事作临床诊疗示范
张国栋到太平乡参加义诊活动
张国栋为江口同事作业务讲座
“经济匮乏,留守老人多,群众缺医少药,个人卫生观念较差。”这是张国栋在江口帮扶得到的感受。如何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把医疗技术留在这里,服务当地百姓,成了张国栋急切想解决的难题。
2018年农历新年刚过,一家人短暂相聚后,张国栋便立即奔赴江口,奋战在支医工作岗位上。除了开展日常的诊疗活动外,张国栋还积极参加下乡义诊,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为同事们开展业务讲座。期间,他还与同事共同改编了一套康复体操,录制成视频应用于临床治疗。
“为医者,须绝驰骛利名之心,专博施救援之志”。工作中,张国栋经常用这句话勉励自己。为偏远山区人民的健康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也成了他开展帮扶工作的主要目标。现在,他正带着这个目标,奋战在支医岗位上,为那里的人民送技术、送健康……
(编辑 郜妮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