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贵州师范大学350余名大学生齐聚学校会议中心,共同聆听由省疾控中心讲解的《防治艾滋 让爱滋生》主题讲座。
讲座活动以情景剧表演、游戏互动和专家授课等多种方式进行,由学生自编自演的情景剧《我的室友是艾滋病患者》拉开了活动的序幕,在剧中,同学们绘声绘色地演绎了一名患了艾滋病的女大学生,因为身边的同学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缺乏,而被疏远和冷落的心态和经历。表演结束后,袁飞老师组织13名同学做了对于患艾滋病室友不同态度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3名同学中有6人选择了“能接受,可与其日常交流”,7人选择了“愿意与艾滋病患者共同生活,成为朋友”,而对于“不能接受,但分在一起没办法,平时要远离他”和“不能接受,强烈要求换宿舍”两种态度无人选择。参与调查的同学还逐一分享了自己参与活动的感受。
省疾控中心专家从对情景剧和调查活动的分析着手,向同学们介绍艾滋病自上个世纪被发现以来,我国已有80多万感染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的疾病。为了有效地防治艾滋病,同学们首先要学习和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做好自我防护,远离高危行为。其次,还要主动把学到的知识告诉身边的亲朋好友,要倡导关爱艾滋病患者,消除歧视,做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贡献。
专家的授课过后,专家们又邀请21位同学参与野火游戏,通过现场模拟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让同学们认识性传播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同学们积极地分享自己参与游戏的感受,有的同学说在游戏中知道自己被感染了艾滋病,但是心中不愿意再传播给别人;有的同学说通过参与游戏,深刻体会了艾滋病快速传播的特点。专家告诉同学们,预防艾滋病最好的疫苗就是掌握防治知识,当前性传播已成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在三种传播途径中占95%,同学一定要洁身自好,做好个人防护。他呼吁同学们要关心和帮助身边的艾滋病患者。
两位授课专家与同学们还围绕艾滋病的症状、蚊虫叮咬是否传播艾滋病以及艾滋病患者如何更好地与身边人交往等话题进行了互动问答。
为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了解,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呼吁关爱艾滋病患者,消除歧视,全省各级疾控机构将依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子项目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主题巡讲活动。
(编辑 田皓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