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岑巩县天马镇苗落村,有这样一对夫妻,他们扎根农村当村医,在15年默默无闻的坚守中,以村卫生室为服务阵地,将健康带给千家万户,把爱心献给乡邻。
今年40出头的景德洋和舒万琴曾就读于凯里市卫生学校,1999年毕业后,他们在县内的一些医疗机构聘任,他俩结婚后,2003年,在苗落村两委的推荐下,夫妻俩来到村卫生室当上村医。当时,村卫生室设在村委会的一间办公室里,除了一张桌、一把椅、一个药柜外,什么都没有,夫妻俩当时心就凉了,正准备打“退堂鼓”,在亲友的支持和劝导下,他们坚持了下来。
“在十五年的行医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乡亲们看病求医的不易,他们期盼的目光,坚定了我当好一名村医的决心。”景德洋说。为了不断提高诊疗水平,夫妇俩一闲下来就认真学习,遇到疑难问题就向自己的老师和在镇卫生院的医生请教。慢慢地,前来就诊的村民越来越多,对于老人和行动不便的患者,他们主动上门看病,不管刮风下雨,只要村民们有需求,他们随叫随到。
苗落村是天马镇相对较大的行政村,距镇所在地5公里,辖32个村民组944户3978人。由于看病的群众较多,当时狭窄村卫生室已不适应群众看病需求。2015年,在各级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争取资金25万元,新建了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的村卫生室,配备诊断室、治疗室、药房、病房,又投入5万元配置床位4张、3套桌椅、3套药柜、彩电、座椅等医疗设施,使村卫生室面貌焕然一新。为搞好卫生室工作,还制订了值班制度、卫生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等,确保卫生室工作规范化,即便是双方老人生病、爱人请产假,村卫生室也从未缺人。
“如果没有他们夫妻俩无微不至的帮助,可能我早就不在人世了。”苗落村决基湾组90岁的病患者杨碧珍感激地说,老人患有慢性胃病,舒万琴上门看望她,叮嘱她注意饮食,时不时地给她购买药物,让她的病情得到控制。
在工作中,他们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群众健康知识讲座,提高群众卫生保健意识,认真做好《居民健康档案》登记工作,进村入户建立健康档案3200余份,对全村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慢性病管理均做到心中有数,通过体检,全村筛查出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165例、糖尿病患者52例、精神病患者9例,未发现疑似结核病例。每月都组织110余名儿童到镇卫生院进行接种育苗,每年均动员500名育龄妇女到镇卫生院妇检。
去年3月,卫计整合后,景德洋夫妇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保健服务、计划生育服务等有机结合,把村卫生室服务模式从单一型向综合性转变,更好地服务村民,既要开展好公共卫生、看病治疗等常规工作,又承担日常妇检、康检、生殖保健、孕期保健、产后、术后回访等,还开展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等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让已婚育龄妇女到村卫生室享受免费的计生技术服务。
去年,苗落村张家湾组村民沈来根生育两孩后,经过景德洋夫妇的动员,他们主动到县计生服务中心做了绝育手术。特别是对全村30名待孕妇女,舒万琴都要上门查看,及时发放叶酸片,保证待孕妇女优生优育。
“真感谢夏医生带我们去县医院开展子宫癌筛查,让我早日发现病情,及时得到救治。”去年5月,县妇联开展“关爱妇女健康、两癌筛查活动”,景德洋夫妇在全村进行宣传,组织164名妇女到县医院筛查,通过筛查,张家湾组杨良芝筛查出子卵巢癌后,及时到省人民医院救治,让她转危为安。
为提高群众参加新农合的积极性,年末岁初,他们深入群众中开展新农合政策宣传,有的贫困农户没钱缴纳参合金时,他们每年为群众垫付参合金达2000余元。同时,加强了农村酒席监管和环境卫生检查,每年开展检查达20余次。由于他们的服务态度好,医术水平较高,周边几个村的群众都慕名前来就医,病人从以前每天10余人增到近30人。
在村医的岗位上15年,他们每人领到手的工资从几百元到2000余元,从没怨言,而且每年无偿为五保户、残疾人、孤儿垫付药费近千元,有位朋友在深圳给他们找了一份月薪6000元的工作,他们都委婉谢绝了,却用一颗守护山乡群众健康的爱心,铸就了人间大爱的医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