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下,北京协和医院携手贵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探索构建跨区域医疗合作新模式,让更多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让‘协和绿’为‘多彩贵州’添光增色。”3月6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在参加贵州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说。
“在贵州之前,协和从未在其他省份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谈到协和与贵州的深厚渊源,作为贵州代表团的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张抒扬满怀深情,2020起,双方开启探索“协和-贵州”跨区域合作新模式。2023年,正式签订合作共建区域医学中心协议。京黔协同,正有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令人欣喜的是,当前,北京协和医院贵州医院项目已确定选址、计划年内建成开诊,这也写入了今年贵州政府报告。”张抒扬说,这是协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是落实全面深化医改、助力优质资源扩容下沉、服务国家发展的责任担当,更是不负贵州人民期待的初心使命所在。
张抒扬介绍,为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水平,在推动医疗资源精准对接基层方面。协和以12个国家级质控中心为纽带、依托贵州现有质控体系构筑“辐射网”,努力带动贵州各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与同质化水平提升。例如,在协和国家级罕见病质控中心指导下,初步建成贵州罕见病质控网。在台江县启动全国首次县域罕见病流行病学调查,摸清健康底数。协和的国家级重症、麻醉、放射、病案等质控中心,与贵州互通数据、技术、标准,精准制订改进计划,定制培训课程、覆盖医师近万名,有效带动贵州基层医师重症诊治等临床综合能力提高。
在开展全方位“造血式”帮扶方面,充分发挥协和作为国家医学中心、高质量发展试点的综合优势,对医教研管多领域帮扶合作。医院领导多次带队调研,百余位专家分批赴黔,3家省级医院“国考”成绩大幅进位。
在科研方面,双方已共同开展36个多中心合作项目。依托协和罕见病研究优势和贵州国家算力枢纽,初步建成全国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国家级罕见病大数据中心,目前数据存储总量3.2PB。人才方面,协和联合贵州专家招收博士生;百余人通过“黔医人才”“攀登计划”等到协和学习;医院专门开办管理专项,每年定期接收各类人员来院进修。去年,还共同组织了“京黔协行·童心筑梦”活动,贵州30名少年儿童来京公益研学,种下医学梦想的种子。
“从‘规划’到‘实景’,‘协和-贵州’模式的建设成效,让人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为全国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提供了新思路。”张抒扬说。
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党中央重要举措,事关人民健康福祉。着眼长远,张抒扬表示,当前,协和正与贵州共建贵州医院,并力争申报第六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这是医院今年的重点工作,也是医院“十五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协和将紧扣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优先整合现有资源”“定向放大国家顶级优质资源”总要求,举全院之力全程参与支持新医院建设,与贵州同道一起、做好新医院功能规划、学科人才建设、运营管理等。
一是聚焦贵州疾病负担重、外转就医集中的病种,充分发挥优势学科力量,采取器官系统/疾病整合模式,建设肿瘤、妇科、免疫、神经等融合诊疗中心,以及实验诊断、多粒子诊疗、麻醉疼痛管理中心等重点支撑平台,精心选派专家发挥技术引领作用,带动若干学科达到西南领先水平。
二是开设疑难重罕全国重点实验室贵州分中心、共病同治多科诊疗创新中心,大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新材料应用和临床研究,带动全省疑难危重诊治能力和医学发展水平提升。
三是携手共建国内一流的互联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和数字化双向转诊平台,让看病就医更加便捷高效。贯彻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关于“双中心”十大功能定位的要求,派驻管理骨干团队,将新医院建设与“1+6+X”区域医学中心发展深度融合、互相补充,着力打造区域临床医学高峰、先进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科研成果转化高地和领军人才培养基地。
“面向未来,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让贵州人民看病就医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贵州卫生健康事业贡献协和力量。”张抒扬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