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贵州省两会召开,来自医药卫生领域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为健康贵州建设提出了不少“接地气”“冒热气”的建议、提案。让我们跟随记者走近代表委员,听他们介绍履职感悟、大会期间关注的话题,以及新的一年里的工作打算和美好期待。
章放香:我省医疗救治能力大幅提升 跨省就医明显减少
“贵州省5个获批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面开诊以来,大幅度提升了我省医疗救治能力和水平,极大减少了群众看大病跨省就医的问题。”省政协委员、贵州省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章放香切身感受到我省开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以来的变化。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实现跨区域协调发展、减少跨省就医及加快贵州省特色专科与短板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提高人均预期寿命的关键之举。
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截至2023年,贵州省已有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等5家医院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获批数量全国第五、西部第一。输出医院累计派驻专家520余人次,引进新技术、新项目409余项,开展手术2864台,三四级手术占比达88.00%,带动省外来黔就医患者增幅达 229%,极大的增加了贵州省优质医疗资源供给。
“我希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驻黔专家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对医学人才实行定期或点对点、一对一的培养,带动贵州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医学人才培养、医院管理等方面快速发展。同时,与输出医院形成高效顺畅协同的工作机制,围绕疾病诊疗瓶颈联合攻关。同时,在职称认定、导师聘任等方面应给予派驻专家更多倾斜、更具吸引力的福利,减少专家更迭的频率。”省政协委员、贵州省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章放香如是说。
罗猛:推进肺癌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
“肺癌是全世界发病率及死亡率位居前列的恶性肿瘤。据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全国癌症报告统计,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持续上升,每年恶性肿瘤所致的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贵州省肺癌病例呈现增长态势。”省政协委员、贵州省人民医院的胸外科副主任罗猛对推动肺癌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高度关注。
近两年,罗猛调研了1600余例确诊肺癌的住院患者,统计患者术前肺部CT筛查情况,发现约80%农村患者3年内未做肺部CT检查,90%农村患者1-2年内未做肺部CT检查。
“群众防癌意识相对薄弱,很多肺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中晚期肺癌不仅治疗费用高,而且生存期也明显受限。”罗猛表示。
从医以来,罗猛一直深入研究胸外科手术。2018年,他首次成功实施手术切口仅3厘米的,剑突下单孔胸腔镜肋骨肿瘤切除术。实现了贵州省胸外科学者在这一领域零的突破。
岳太绘:中医药造福大方百万父老乡亲
“大方县中医院充分发挥县域内中医龙头医院作用,对理化、牛场、小屯、凤山、鼎新、绿塘等乡镇卫生院从医院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科室建设、诊疗流程、医疗政策、就医环境等各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指导。2022年至2023年底,组织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23例,培训乡村级卫生人员137人。”省人大代表、大方县中医医院副院长岳太绘介绍。
近年来,大方县积极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充分发挥大方县中医院作用,引领乡镇卫生院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同时,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大力弘扬和普及推广中医药文化取得积极成效。
黔地无闲草,处处皆灵药,贵州拥有丰富的中医药资源,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贵州高度重视中医药振兴发展,服务体系逐步夯实,中医人才逐步优化、产业发展逐步壮大,中医药服务能力逐步提升。2023年,获批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2个,新增三级中医院3家、省级示范中医馆28个,建设省级中医优势专科20个,中医药高水平重点学科新增国家级5个、省级13个,建设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站)32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