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发展中国家传统医药合作发展研修班”30余名学员,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参观交流。
“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我希望以后还有更多的机会来中国学习……”
“中医,很好,很神奇,Comfortable……”
学员体验艾灸、拔罐等中医疗法
近日,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发展中国家传统医药合作发展研修班”30余名学员来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参观交流。
活动中,大家满怀好奇地体验艾灸、拔罐等治疗,亲身感受“东方神秘力量”的独特魅力。
“太神奇了,竟然可以从罐印的颜色就能判断身体健康状况,让我大开眼界”。听完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务人员对拔罐功能的介绍后,学员们纷纷感叹。
“针对中风急性期神志不清患者,我们选用下极泉穴,采用醒脑开窍针法,以开窍起闭,健脑宁神……”神经内科医生郑传超一边为患者做治疗,一边解释相关疗法的功效。
学员体验拔罐
“针灸疗法一般在中风多久后使用?”“除了针灸疗法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疗法?”一缕药香跨越古今,一枚银针联通中西。学员中,有不少是来自当地卫生部门或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大家纷纷就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交流。
“这是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我们根据不同疾病选择中药液,在中频定向透药仪的电场力作用下,使药物离子逐步透入皮下,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儿童康复中心副主任孙海鹏为大家介绍道。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务工作者为学员们讲解中医知识
交流活动中,学员们实地参观了红岩院区风湿免疫科、神经内科、儿科,沉浸式体验了温通罐、苗药灸熨、督脉灸、蜡疗等中医特色疗法,详细了解了醒脑开窍治疗中风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方式,焦氏头针治疗中风恢复期或后遗症期患者的作用以及在推拿在治疗儿童腹泻、鼻炎等方面优势。
现场,生动有趣的讲解、交互式的互动让学员们兴致勃勃,不少学员还体验了温通罐、熨烫等特色中医疗法,大家不禁赞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医药的独特魅力。
合影留念
大道致远,海纳百川;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此次活动为商务部主办的“发展中国家传统医药合作发展研修班”贵州行程的一部分,旨讲好中医药故事,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进一步深化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中医药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感知中华文化的生动载体。作为中医药人,我们也进一步坚持中医药‘走出去’,继续讲好中医药故事,展示中医药文化的魅力,也期待能够有更多的国际友人能够了解中医、喜欢中医、爱上中医……”该院红岩院区党总支委员、副院长史青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