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00:00:00 农历:
  • 中国政府网
  • 贵州省人民政府网
  •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公众参与 / 热点回应
秋冬饮食须注意,谨防食源性疾病“偷袭”

霜降已过,立冬将至,我们在进补和聚餐享用美食时,需要特别注意哪些方面才能避免“病从口入”呢?温馨提示如下:

一、人员聚集场所,谨防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摄入被污染的食品或者水等途径进行传播。高发季节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3月。学校和幼儿园等人员聚集场所是最常见的感染高发场所。引起诺如病毒感染的食品主要包括:贝类(如:牡蛎、贻贝)、水果(如:草莓)以及绿叶蔬菜等。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小妙招”

“五要”

①饭前便后要洗手;

②海产鱼虾要煮熟;

③生熟食品要分开;

④居室环境要卫生;

⑤出现症状要就诊。

“五不要”

①生水未煮不要喝;

②体弱者不要生食水产品及蔬菜;

③病人不要为他人加工食品;

④无牌餐饮不要光顾;

⑤未做好防护,不要处理患者呕吐物和污染物。

二、自制药膳药酒,谨防有毒植物中毒。

当用自采/购买生草乌等中药材与肉一起炖煮来进“补”时,或者通过制备药膳食品和泡制药酒来治疗风湿疼痛相关疾病时,我们需特别注意,谨防有毒植物中毒,因为普通的炖煮、浸泡等加工方法难以破坏其中的毒性。

预防有毒植物中毒“小妙招”

①不采食不熟悉的植物,谨防误食;

②不买不喝来路不明或乌头泡制的药酒,制备药膳食品一定要在中药师或营养师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制作;

③出现身体不适时,应立即催吐,及时就医。

三、勿把燃料当美酒,谨防食源性甲醇中毒。

醇基燃料主要成分包括甲醇、乙醇等,常在餐馆及农村宴席中被使用。因液体醇基燃料颜色、气味和口感接近普通白酒,难以从感官上分辨差别,一旦误饮会引起中毒,严重者可引起失明、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预防食源性甲醇中毒“小妙招”

①农村宴席、农家乐、火锅店等餐饮服务场所应加强对醇基燃料的保管,设置“严禁饮用/不可食用”等醒目标识,指定专人管理,与散装白酒分开存放,避免误饮;

②从正规渠道购买饮用白酒;

③严厉打击违规使用工业酒精制售假酒的行为。

四、勿当“菇勇者”,谨防毒蘑菇中毒。

野生毒蘑菇与可食用的蘑菇外形十分相似,普通老百姓很难肉眼辨识清楚,故因误采误食导致中毒,严重时会引起肝脏、肾衰竭,甚至死亡。目前还没有简单易行准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民间流传的一些识别毒蘑菇的方法和经验并不可靠。

预防毒蘑菇中毒“小妙招”

不采、不买、不卖、不吃来路不明和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一旦误食毒蘑菇出现身体不适,应立即催吐并及时就医。

(部分资料来源:中国疾控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034 中文域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政务 黔ICP备14006722号-9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3127号 联系地址:贵阳市中华北路242号省政府大院7号楼

联系电话:0851-86870000 管理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Microsoft Edge、Firefox、360极速版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如果您使用的是双核浏览器,请切换至极速模式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