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00:00:00 农历:
  • 中国政府网
  • 贵州省人民政府网
  • 个人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公众参与 / 热点回应
2024年10月健康提示

十月金秋,气温下降,又时值国庆黄金周,大家探亲访友、外出旅游、婚庆、聚餐等集体活动增多,2024年10月需关注登革热、流感、其他感染性腹泻、疟疾、食物中毒。

1、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常见症状为发热、皮疹、全身疼痛等。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我国登革热疫情主要发生在南方的省份,如广东、云南、海南等省份。

主要预防措施:

(1)防止蚊虫叮咬。到户外活动时,要穿好长衣长裤,裸露的皮肤要喷涂驱蚊剂;室内装防蚊纱窗;睡觉时要挂蚊帐等。

(2)及时清除蚊媒孳生地。对室内外的积水容器要及时清理,3~5天刷洗水缸、换水一次,并翻盆倒罐,清除花盆、废弃罐子内的积水,避免蚊虫孳生。

(3)提高自我就诊意识。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返回后,如出现发热、皮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症状,请及时到医院就诊,主动提供相关旅居史信息。

2、流感 

流感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多有发热,伴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等症状。多数病例为轻症,少数为重症,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高风险人群主要为孕妇、婴幼儿、老年人或慢性基础病患者。 

主要预防措施: 

(1)主动接种疫苗。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感染和感染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推荐孕妇、6月龄—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基础病患者等流感高风险人群主动接种流感疫苗,应尽量在每年10月底前完成疫苗接种。 

(2)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的清水洗手,持续至少20秒;打喷嚏或咳嗽时,应使用手帕或纸巾轻掩口鼻,避免直接用手接触;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做好个人防护。为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流行季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相对封闭的公共场所,如确需前往,建议规范佩戴口罩。

(4)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建议居家休息、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避免传染他人,必要时及时就医。

3、其他感染性腹泻

节日期间,探亲访友、聚餐聚会活动明显增多,同时进入秋季,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沙门氏菌等引起的感染性腹泻也会逐渐增多,发生感染性腹泻的风险增大。

主要预防措施:

(1)预防感染性腹泻,关键在于防止“病从口入”。养成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洗手的习惯。一旦出现腹泻、腹痛、呕吐等症状者,应及时就医。

(2)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吃未熟、不卫生、腐败变质的食品,不饮生水或被污染的水源,饮用水用具定期消毒。

(3)接种相关疫苗可有效预防某些感染性腹泻,如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可预防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

(4)学校、托幼机构一旦出现集体性呕吐、腹泻或发热等症状时及时上报,同时使用含氯消毒剂对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进行消毒处理。

4、疟疾

引起疟疾的疟原虫主要通过按蚊叮咬进入人体,典型症状为寒战、高热、出汗,伴头痛、乏力、呕吐、食欲不振及四肢关节酸痛等。疟疾疫情主要在非洲、东南亚等地区。

主要预防措施:

(1)准备适当的驱蚊剂、长衣长裤等,避免蚊虫叮咬。

(2)在流行国家或地区应尽量避免蚊虫活动高峰期到户外活动,如每日黄昏到次日黎明时段。

(3)回国后出现症状时及时到医院就诊,主动提供相关旅居史信息。

5、食物中毒 

节假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食物中毒风险也相应增加,以微生物所致食物中毒最为多见,野生菌、野生植物等其他中毒也时有发生。食物中毒通常进餐后短时间内急性发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主要预防措施: 

(1)注意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 

(2)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原料,加工时要注意生、熟分开。 

(3)外出就餐时,注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 

(4)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不吃不干净的水果和蔬菜,不吃来历不明的食物,不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及野生植物,也不要购买个人采摘和流动摊点售卖的野生蘑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034 中文域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政务 黔ICP备14006722号-9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3127号 联系地址:贵阳市中华北路242号省政府大院7号楼

联系电话:0851-86870000 管理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Microsoft Edge、Firefox、360极速版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如果您使用的是双核浏览器,请切换至极速模式访问